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基層代表故事】「遊牧檢察官」潘志榮:駐守牧區三十載 嚴謹「種子」植心底

2017-10-04
■潘志榮(中)與幹警一起深入牧區為牧民普法。 網上圖片■潘志榮(中)與幹警一起深入牧區為牧民普法。 網上圖片

30年來,他每年200多天「泡」在農牧區,蒐集案情線索,化解矛盾糾紛;身為漢族人的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語,被譽為「遊牧檢察官」、「聽得懂的法律」。他就是中共十九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業務監督管理部部長、一級檢察官潘志榮。

30年前經辦的第一起案子,在潘志榮心裡種下了嚴謹工作的「種子」。那是1987年11月,潘志榮在達茂旗人民檢察院工作的第二年,剛任助理檢察員時接手的第一個案子--70公里外的紅旗牧場一戶牧民丟了兩匹馬,公安機關破案後,將案子報送到檢察院,對疑犯提請逮捕。

審核案卷過程中,潘志榮看到,儘管疑犯供認不諱,但缺少證人的直接證據。「逮捕一個人必須慎重。」翌日清晨,他坐班車趕赴實地調查覆核。原來,公安人員辦案時,證人--失馬戶的鄰居外出,未能見到。潘志榮取證後,檢方才批准逮捕疑犯,法院判其有期徒刑3年。當時,盜竊現象抬頭,此案在社會上發揮了很大的震懾作用。至今,他辦理的600多起案件,無一錯案。

製逾五千張蒙漢雙語便民卡

在嚴把司法公正最後一道防線的同時,潘志榮注重司法為民、服務社會。他走遍了全旗77個嘎查村,巡訪過近千個牧點。他將「會蒙語、懂民俗、守誠信、幹實事」作為工作信條,把一串串辛勤的腳步印在廣袤的草原上。

每到群眾家裡,潘志榮像走親戚似的「拉家常」,然後再談事情。「你大爺、大娘地叫,人家也會尊重你,跟你說心裡話。」他說,自己還製作了5,000多張蒙漢雙語「檢民聯繫卡」,在走訪時發放給群眾。他的手機裡存有320多名群眾的電話號碼,半夜都有群眾打電話向他諮詢問題。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