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創科嘉年華院校預展巡禮:戴VR遊「虛擬校園」 3D世界「飛」入中大

2017-10-14
■中大學生將在創新科技嘉年華展出個人或團隊的創新研發。圖前排左起為楊哲媛、楊世寰、杜宇軒和(後排)景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中大學生將在創新科技嘉年華展出個人或團隊的創新研發。圖前排左起為楊哲媛、楊世寰、杜宇軒和(後排)景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創新科技嘉年華將在本月21日一連9天於科學園舉行,大學作為主力推動科研的機構,屆時亦會把握機會向大眾展示創意發明及研究成果。當中中文大學精選了「虛擬校園系統」展出,負責介紹項目的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博士生景奇表示,上述系統的場景根據中大校園建構,用戶可戴上VR(虛擬實境)眼鏡,控制主角在三維虛擬世界中行走甚至飛行,探索校園不同的角落。系統未來可作多方面發展,例如虛擬課室和虛擬建築設計等。

虛擬校園系統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並由中大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所領導的團隊,與北京大學在數年前合作研發。

有份參與研發的團隊成員景奇表示,團隊早前在中大校園拍攝了約6,000多張照片,按照建築及地理位置等模擬校園環境,用戶可以利用VR眼鏡或光用肉眼觀察電腦熒幕,透過控制器,讓主角在三維虛擬世界中行走甚至飛行,就算身在異地,都可以走遍中大。

團隊早前在校園安裝了多個傳感器,以實時探測溫度、空氣及噪音,以收集數據作日後研究用途。

他補充指,系統有多個發展可能性,例如虛擬地理實習、虛擬課堂、虛擬設計協同及虛擬擴展課程,當校園要進行新規劃,可模擬在某個地點興建新大樓,亦可以模擬活動場景,了解這個地方是否適合進行建設及舉辦活動。

在虛擬課室方面,當多個同學同時登入,畫面上亦可顯示有人上課的畫面,令課堂更逼真。

測量「藍洞」 模擬地理生態

他透露,上述團隊將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水下洞穴「藍洞」進行測量,並模擬其地理環境及生態特徵,好讓未能前往「藍洞」的人都體驗現場之美。

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三年級生楊哲媛及四年級生楊世寰分別研發了以聲效導航的工具,作品亦會在創新科技嘉年華展出。

立體攝影機 助視障辨障礙物

楊世寰表示,有見現時的盲人手杖只能讓視障人士辨別固定方向,故他想到利用立體攝影機,把拍攝到的景物轉換成深度圖像,「愈近的東西愈白,愈遠的東西愈黑」,再將高解析度的圖像變成低解析度,對應方位從而組成立體聲來表達影像,通過不同的聲效及聲調,讓視障人士分辨左右、上下,了解障礙物的位置。

楊哲媛就利用激光測距儀量度障礙物距離,再用不同聲效分別;音調和頻率高的聲音表示距離愈近,音調和頻率低的聲音表示距離愈遠,使用者只要像利用盲人手杖那般晃動激光儀,就可指向不同方向,感應四周環境。

來自同一學系的三年級生杜宇軒,就主力研究視障人士的電子遊戲,讓他們憑聲音回饋辨別障礙物的方向,進行簡單的迷宮遊戲。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