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私宅潛在供應微跌 仍屬高位水平

2017-10-28
■今年首三季私宅落成量累達1.29萬伙,已創自2005年後的12年同期新高。 資料圖片■今年首三季私宅落成量累達1.29萬伙,已創自2005年後的12年同期新高。 資料圖片

新盤賣得快 推地動工跟不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政府近年積極增加土地的同時,市場吸納量亦相當龐大。運房局昨日公佈,截至第三季,未來3年至4年私宅新供應輕微回落約1%至9.7萬伙,為自2013年第四季後近4年首度出現回落。下跌主因是未售出的樓花單位按季減少4,000伙至57,000伙,跌至7季新低,反映新盤去貨強勁,即使政府的供地穩定上升,上季已批出可動工的熟地按月多2,000伙亦「補唔切」。

運房局發言人昨日公佈,截至第三季,未來3至4年私宅新供應輕微回落約1%至9.7萬伙,包括9,000伙已落成貨尾單位、5.7萬伙興建中但未售出的樓花單位及3.1萬伙已批出並可隨時動工的熟地上可興建單位。下跌原因為個別項目發展期較預期長,因此被暫時剔除於未來的供應量。

運房局:剔除發展期長項目

港置行政總裁李志成表示,近年政府於增加土地供應方面不遺餘力,雖然最新私宅供應數字稍稍回落,惟仍屬高位水平。倘若以4年計,平均每年有逾2.4萬伙供應,反映未來一手市場潛在供應相當充裕。

遠東發展地產發展部總經理朱寶林指,每季私宅供應量都會有些微變化,作為發展商不會單看這個數字,會用較宏觀的數據去推測後市,例如經濟發展、結婚人數及各區供應等,又會分析近期新盤熱賣的原因等。

熟地單位供應比重上升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分析,熟地單位首次升至3.1萬伙,按季升約6.9%,其佔未來3年至4年新供應的比率亦自2015年第四季後首度超越3成水平,數目及比重均愈來愈高,但由於發展需時,相信對短期樓市影響輕微。反觀第三季未售出的樓花單位按季減少4,000伙,錄5.7萬伙,跌至7季新低,數字持續減少反映新盤去貨強勁。

運房局發言人強調,由於每季新增發展項目的狀況、規模、發展期等均有差別,加上一手住宅成交量亦會隨市況升跌,因此預計供應量在季度之間有所變化是正常現象。隨着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相信未來私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未來私宅供應量只微跌1,000伙,對樓市影響不大,未來6個月最影響本港樓市的會是政府政策及地緣政治因素,之後就是供應步伐及加息走勢。

上季私宅施工不足千伙

至於施工方面,第三季私宅施工量僅錄800伙,按季大跌約86.7%。由於施工數字主要視乎該季動工項目的規模,因此不時出現大上大落情況,如去年首季單一季度高見1.33萬伙,又如2008年首季曾低至僅300伙。然而,熟地項目的單位創新高,隨着此批項目陸續施工,市場相信第四季施工量將顯著回升,有助填補第三季的低企情況。

落成量方面,第三季錄4,100伙單位,按季亦跌約6.8%。以首三季計算,累達1.29萬伙,已創自2005年後的12年同期新高。與此同時,數量亦已佔差估署預測今年全年落成量17,122伙約75%,合乎預期,相信今年落成量有機會達至目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