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以外非本地生比率創新高 吸納全球人才漸見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教資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昨日舉行2017/18學年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得獎者茶敘,請來各地得獎博士尖子分享。今年計劃共有231名得主,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內地以外的非本地生有107名,比率創新高達46.3%,可見計劃於吸納國際化學術人才方面漸見成效。有分別來自歐洲及中亞的獲獎博士生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城市,有助推動大學研究發展,加上對事物持開放的態度,有助吸引不同地方學生來港。
研資局於2010/11學年正式推出「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透過提供較一般研究生津貼更豐厚的資助,吸引頂尖學生在港就讀博士研究生課程。大會昨日在浸會大學舉行今屆得獎者茶敘,來自世界各地的獲獎研究生分享其在港的生活及研究經驗。
2017/18學年,計劃共收到逾120個國家及地區、6,500份博士研究生申請,經過評審後,共有231名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的學生獲獎,到香港8所資助大學修讀博士研究生課程。
231名得獎博士生中,港生佔整體的6.1%,較去年略低,內地生則佔47.6%,亦較去年下降4.3%。但來自其他地區的非本地生卻持續增加至107名,佔總數46.3%,比去年升近5%,更創出新高,可見計劃成功拓闊更趨國際化的博士研究生生源。
教育制度多元化吸生
來自哈薩克的獲獎者Kuralay Bozymbekova就讀教育大學博士課程。她認為,香港教育系統具國際化及多元化特質,是吸引她的因素。
來自荷蘭的Abraham Overbeeke則就讀浸會大學的人文及創作博士課程。他提到,香港獨特的中西交匯文化,吸引他來港修讀博士研究生課程,並對香港本地文化及粵劇尤其感興趣。
洪凱兒則是獎學金計劃少數的本地得主,她就讀中文大學公共衛生與災難管理博士,此前則曾在香港大學及牛津大學修讀法律,隨後任職政府政務主任6年及樂施會,工作期間有意往前線照顧弱勢族群,關注扶貧及長期病患的問題,尤其是長期病患在災難前後的援助措施。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為每位獲獎研究生提供每年24萬元的津貼,比一般博士生資助多約三成,另有每年1萬元的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津貼,為期3年。評選準則會根據申請人的學術表現、研究能力、溝通技巧及領導才能而評選。
研資局主席華雲生指,獎學金有助鼓勵各地傑出研究生來港修讀博士,又解釋說,獲獎本地研究生比率遠低於內地生及其他非本地生,是因為不少港生希望在研究院程度擴闊國際視野,更願意到外國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