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烹茶避林樾 意暖圍爐論人生
茶,最是司空見慣,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對它有着濃濃的喜愛。如今南方大地終於迎來了降溫,還有什麼比「圍爐而坐,品佳茗談人生」更有情調的樂事嗎?自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自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更是揚名海內外。在這天氣微涼的季節,港人不妨到廣東的特色茶園,斟一杯清茶,靜靜細品,來一場洗滌煩囂的心靈之旅!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廣東報道
江門·新會柑普茶:一次感冒創造出的茶
當下茶界,最火熱的莫過於新會小青柑了,它小巧玲瓏,沖泡方便,老少皆宜,是一道讓人喝着便會深深愛上的茶中瑰寶。
中國用柑橘皮配茶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唐代茶聖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的方法。而柑普茶則相傳為100多年前清朝道光年間新會棠下良溪村(現屬江門)的進士羅天池所始創。
據說,羅天池辭官雲南後曾帶了很多普洱茶回鄉,一次他不慎感冒,妻子用陳皮煮水給他服用,他誤以為煮水用於泡茶,便把「水」倒入壺中。這才發現是鎮咳、化痰的陳皮湯,啜了一口,頓覺香味直透鼻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更覺咽喉舒暢,咳痰減少。連服兩天,感冒也好轉了。後來他發現將這兩物久置飲用,味道更佳,便傳授同鄉人。自此,柑普茶的製作方法逐漸廣泛流傳。
小青柑和柑普茶都是五邑特產之一,選具有「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美譽的新會柑皮與被譽為茶中減肥之冠的雲南陳年熟普洱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無任何添加劑。陳皮和普洱均為養生保健佳品,兩者特點都是以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而著稱於世,因此新會陳皮和雲南普洱的結合,茶湯更加溫和甘醇,混然天成,堪稱一絕。
青柑清爽 紅柑溫和
同樣是用橘皮包裹普洱茶,青柑和紅柑到底有何區別呢?小青柑是以每年7月「未成年」的新會柑融合雲南的普洱散茶製作而成,相比用「成年」大紅柑製作的陳皮柑普茶來說,小青柑更多了一份果的馨香,在口感上更加清爽甘醇。大紅柑皮厚、色深、性溫和,大紅柑皮糖分很高,用大紅柑陳皮製作的柑普茶,口感較為甜潤,對胃腸刺激性相對要弱。
要品嚐各種小青柑或柑普茶,新會的陳皮村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這是一個結合陳皮歷史文化和陳皮村周邊著名景點形成的新的文化旅遊景點。
陳皮村大量使用竹和葵點綴裝飾,整個景點極具藝術氣息,內有陳皮文化體驗館,儲存大量陳皮以供觀賞,是集新會陳皮歷史文化體驗和陳皮消費購物於一體的場所。陳皮村附近,則有啟蒙運動先驅梁啟超故居,也非常值得遊玩一番。
清遠·英德紅茶:英女王指定御用「英紅9號」
英德紅茶出產於清遠英德,是與「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齊名的三大紅茶之一。英德種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當時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據中國茶葉研究所《世界茶業100年》中研究論證:「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縣均已產茶」,由此可見英德植茶和產茶歷史悠久。
英德紅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抵抗老化,也有抗菌、降血脂、美白等多種功效,深受茶客歡迎。在鼎盛時期,英德紅茶年產銷4,000噸,飄香於7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各皇室。據傳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就十分愛喝英德紅茶,「英紅9號」還曾榮獲英女王指定御用的「頂級紅茶」。
「飛天」培育 種質尤佳
「英紅9號」不僅是英女王喜愛的茶,還曾享有「飛天」的專利!2017年初,英德紅茶「英紅9號」成功實現太空育種並順利帶回英德,繼續開展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產品研發。與傳統育種相比,太空育種其最大優勢是變異機率高、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造出大批優質的種質資源。
英紅鎮是英德紅茶最為核心的種植區,全鎮有8,000多畝的茶園。茶區峰巒起伏,江水縈繞,喀斯特地形地貌,構成了洞邃水豐的自然環境。大小茶場即建於地勢開闊的丘陵緩坡上。
積慶里紅茶谷是當地一個頗具特色的茶園,以當地村名積慶里命名。積慶里村始建於800年前的宋代時期,據當地文獻記載,「福由明德積,慶自太和彰」即為「積慶」二字的出處。
2014年在中國農業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活動中,積慶里榮獲「中國美麗田園」稱號,入選中國十大茶園景觀之一,這是廣東省唯一一家茶園景觀成功入選。如今,積慶里茶園茶葉種植面積超過3千畝,品種以英紅九為主。800年來,古門樓沉默而莊嚴地矗立着,向世人昭示着積慶里曾經的輝煌。
潮州·鳳凰單樅:國之重寶古樹無價
鳳凰單樅茶,是青茶品種之一,歸於烏龍茶類,屬於半發酵茶,是全國六大茶類之一,香氣獨特,可分為黃枝香、芝蘭香、通天香等多種,喜清茶抑或愛濃茶的人都十分容易接受這種味道。
鳳凰單樅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廣東潮安縣鳳凰山東南坡為主,歷史久遠,種植水仙茶樹種、製茶均已有900餘年,宋有《潮州府誌》載:「鳳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貢茶」。到明朝嘉靖年間,潮安已成為廣東產茶區之一,《廣東通誌初稿》明確記載:「茶,潮之出桑浦者佳」。
鳳凰單樅古茶樹群曾被專家譽為「中國之重寶,是世界罕見的優稀茶樹資源」。2014年6月12日,潮安鳳凰單樅茶文化系統在農業部發佈第二批20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中榜上有名。這,與其生長環境有着密切聯繫。
千年茶王 馥郁山林
鳳凰山是潮汕地區第一高峰,東鄰饒平,四面環山,其主要茶區烏崠山海拔1,391米,常年雲霧繚繞,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7攝氏度,年均有140個雨天,相對濕度80%,且山上多為黃壤土,富含有機質,高海拔段蟲害接近於零,一直被視為種茶理想之地。漫山遍野的「梯田式」茶園,也十分適合旅遊散心,如果對鳳凰山茶文化有興趣,更可以探訪山上的古茶林,一覽其中號稱「千年茶王」的宋種單叢的風采。
鳳凰山的環境,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在烏崠村,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有四五十株,掛牌保護的有5棵。每棵古茶樹的茶葉年產量約為五六斤,高的有八到十斤。售價一般是每斤幾千元人民幣,最高的一斤售價3萬元。
梅州·西岩烏龍茶:禪茶一味廣傳揚名
西岩山是粵東名山,位於廣東梅州大埔縣境內。主峰海拔1,256米,連綿起伏、峰巒疊嶂,其中有「公雞髻石」、「清泉石上流」、「仙人橋」、「仙人茶壺」等景點。
大埔西岩烏龍茶屬半發酵烏龍茶,始產於西岩山西竺寺,相傳唐代西岩西竺建寺時就有種茶。西岩茶以其清、香、甘、滑、醇的特點,早在清朝就極負盛名而銷往東南亞一帶。據記載,在清嘉慶年間,西岩山頂建造西竺寺後,周圍種茶萬株,年產茶千斤,產品收益以供香火。上山焚香者及鄉紳飲茶後,滿口芳香,提神醒腦,而廣傳揚名,成為「禪茶一味」的形象代表。
近年,梅州大埔縣挖掘整理當地茶歷史、文化遺存,弘揚茶文化,加大力度開發茶旅遊產品,致力打造西岩4A級茶鄉旅遊度假村,開闢崠頂湖、飛天馬、單竹山等茶園村野休閒度假目的地,成為體驗茶禪文化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