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立法會最快可於下月6日審議修改議事規則。日前製造流會的反對派又出怪招,提出傳召官員作證、譴責議員共17項議案,圖將這些議案排在修改議事規則之前,大肆拉布,惟建制派先發制人,「副班長」陳克勤此前已向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預告,會在當日動議暫停執行議事規則中有關議程排序的條文,令立法會可優先審議修改議事規則。
多名反對派議員提出12項議案,包括引用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條,即立法會行使質詢政府工作的職權時,如有需要,可傳召有關人士出席作證和提供證據的規定,傳召多名官員到立法會作證和提交文件,內容涉及高鐵香港段通關模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警方購置水炮車,以至多年前的「佔領」行動及南丫海難等,其中4項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有關。
反對派同時動議「譴責」5名議員,包括梁君彥及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民建聯議員柯創盛,新界西獨立議員何君堯。
反對派聲稱該5名議員在處理「一地兩檢」等政府議案時「發表不當言論」、「行為不檢」,妨礙議員履行職權,及「違反誓言」云云。
根據議事規則,譴責動議一經提出,便須中止待續,交付調查委員會處理,但議員可提出反對交付委員會處理,屆時每人就可發言15分鐘,倘每名反對派議員皆發言,每項譴責議案預料可消耗最少5小時,5項譴責動議單單發言時間就可拖延25小時,還未計反對派點算人數等動作。
該17項議案前日獲批在下月6日的會議上提出。反對派聲稱這些議案是根據基本法及議事規則提出,有信心可排在修改議事規則之前處理,會用盡一切方法阻止修改議事規則。
陳克勤去信梁君彥提案
不過,民建聯副主席陳克勤原來已搶先代表建制派出招。他日前去信梁君彥,預告會於下月6日的會議上動議暫停執行議事規則第十八(一)條、即有關議程排序的規定,讓多條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置於其他議員議案及議員法案之前。除了當日會議外,也於往後需要審議修改議事規則的會議適用。
估計陳克勤會於當日會議處理完議員質詢後提出動議,而在建制派於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人數均佔優下,議案在分組點票下預料會獲通過,換言之如當日沒有政府法案及議案需要處理,立法會將會審議修改議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