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在魯迅家鄉說吃

2018-01-01

朵 拉

午餐的時候,桌上的菜有紹興出名的霉乾菜扣肉、臭豆腐、糟雞、蝦仁、紹三鮮等,同桌吃飯的作家說紹興最著名的還有茴香豆,剛剛有作家在路上買了街邊的包裝茴香豆,還有人買了炸臭豆腐和蒸臭豆腐,請大家品嚐。味道非常個人,有人讚不絕口,有人捏鼻子走得遠遠的。

紹興菜是中國八大名菜系浙江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霉」、「醬」、「醉」為主。「霉」看字眼像「發霉」,其實是「醃」的意思。醃筍、醃毛豆、醃千張、醃豆腐、醃乾菜,既鹹又香,屬於典型的農家口味,卻極下飯,連不愛米飯的人也要吃兩碗。「醬」指的是醬缸,以前的冬天,農村家家備有醬缸,不只雞鴨豬肉都拿來醬,這回到紹興,才知道茴香豆也是醬出來的。紹興黃酒的醇香甘甜回味無窮味道不必多加形容,來過或沒來過紹興的人都知道。「醉」則是把酒或者酒糟拿來作菜。

「田舍家家藏家釀,驛路處處飄酒香」說的是每逢冬釀季節,紹興農家人幾乎每一戶都在自家釀酒。酒糟是釀酒的副產品,用來做菜,有酒的香味,說是醉,濃度不足以酒醉,味道卻極醉人。清代袁枚的《隨 園食單》特別記載「越雞煮熟,飛鹽略擦。布包入糟壇,三日可用。」沒有機會親眼目睹,但閱讀文字時,彷彿有一陣撲鼻的酒香飄過來。食評家說紹菜比滬菜和杭菜更清雅淳樸。

紹興菜的出名據說是和明清兩代,皇帝屢屢下江南有關。紹興著名的臭豆腐名店叫王致和,傳說康熙皇帝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後揮毫寫下「青方」兩個字。另一傳說是慈禧太后將其列為御膳小菜,嫌棄臭字,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從此大家到了紹興必吃臭豆腐。在魯迅故居一條街閒逛,作家朋友停下來買臭豆腐,忘記看店名,不知道是否王致和?據說王致和臭豆腐已有300年歷史,還做成罐頭(玻璃罐)的臭豆腐乳出售。

但康熙沒有下江南,是文人王致和赴京考試,多次不中,改以製作豆腐為生,創製出臭豆腐。下江南的清朝皇帝是乾隆。乾隆皇帝巡到紹興,正好午餐時間,肚子餓極,隨意步入一村民家中求飯。鄉下婦人見遠方來客,殺雞一隻擺大碗裡,放在飯架上,待飯煮熟,雞也燉好了。乾隆皇帝吃過讚賞不絕,紹興廚師進入皇帝廚房當御廚也就理所當然。乾隆皇帝如何形容沒記錄在案,但出生在江蘇吳江,祖籍浙江慈溪的革命詩人柳亞子和夫人於1933年10月南來到紹興,吃過這道菜後,把「清湯越雞」的特點概括得像詩一樣簡潔︰「皮薄、肉嫩、骨鬆、湯鮮」。紹興菜進入御膳領域,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出於師爺的推薦。2013年4月曾走一趟紹興,在安昌古鎮看見「紹興師爺博物館」,可見紹興專門出師爺不是傳說。師爺為官府幕僚,把自己家鄉菜帶入宮家也很自然。

誰人不愛家鄉菜?就連紹興第一名人魯迅對家鄉菜亦情有獨鍾。

到紹興為的是魯迅。作家來到杭州,魯迅故居是必訪景點。不管馥郁芳香的紹興黃酒如何名聞天下,紹興最出名的排行榜冠軍還是魯迅。魯迅最愛的家鄉菜,是偏鹹的霉乾菜扣肉。大家都以為生就一副憂國憂民臉的魯迅只會罵人,其實他還是美食家。

有篇文章提到,如果評選民國最愛下館子的作家,魯迅可以排在前三名。這文章的作者看《魯迅日記》,看到1912年5月至12月份,魯迅一共下了30多次館子。後來的人便稱魯迅是吃貨。作為江浙人的魯迅,愛吃辣椒才叫稀奇。魯迅自己回答胡適時也說「紹興人不吃辣。」一回魯迅請胡適吃飯,第一道菜上來,竟然是放了辣椒的霉乾菜扣肉。胡適是安徽人,安徽人愛吃辣,就不知道胡適愛不愛辣椒。

兩個原來在一起吃飯的朋友,最後決裂了,胡適是否吃辣並不重要,叫人欣賞的是胡適的胸懷,不管後期魯迅如何抨擊胡適,胡適始終沒有回應。胡適的《夢與詩》寫得極美卻也極其理性︰「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這首詩是情詩,卻也可以形容他和魯迅曾經是好朋友,過後卻絕交的友情。魯迅去世多年後,胡適說︰「我們這班人不大創作文學,只有魯迅喜歡弄創作的東西,他寫了許多隨感錄、雜感錄,不過最重要的是他寫了許多短篇小說。」胡適的客觀和理性,值得尊重。

愛吃的魯迅,沒有專門為吃寫篇小說,但他的小說裡吃的食物和味道,霉乾菜、茴香豆、鹽煮筍、曬青豆、炒飯、燻魚頭、油豆腐、蠶豆等等,卻在魯迅故居一條街上無處不在。魯迅 自己最愛吃的卻是甜食。平日也喜歡零食如花生、棗、核桃等。魯迅故居的書架上,至今仍保留茈L當年用過的花生筒和點心盒。許廣平曾經說過魯迅「糖也喜歡吃,愛買三四角錢一磅的廉價糖。」難怪故居一條街上都在賣花生糖芝麻糖等甜食。

以甜食來慰藉自己的辛苦的魯迅,在1926年的《馬上日記》透露︰有朋友自河南過來,送來一包方糖。魯迅打開一嘗,「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迫不及待吃起來。許廣平告訴他,這是河南名產,用柿霜製成,性涼。如果嘴上生瘡一搽便好。但魯迅那個時候已經吃了一大半了。連忙將所餘收起,預備嘴上生瘡的時候用。然而,這美味讓魯迅一直惦記到半夜都睡不蚅情A實在忍不住,從床上爬起來又吃掉剩下的另一大半。他文章是這樣記錄的:「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趁新鮮吃一點,不料這一吃,就又吃了大半。」對甜之愛溢於言表。

經常工作到午夜的魯迅,夜宵亦選甜點。在上海時他寫的《弄堂生意古今談》提到的糕點叫「玫瑰白糖倫教糕」。後來在《臨時雜文》也提到上海市面出售的「桂花白糖倫教糕」。聽說是廣東順德倫教鎮的糕點。屬於一種米漿經發酵的白糖糕,加了玫瑰的是紅色,桂花則是白色。在教育部工作時,發薪的日子,他會順路到一家法國麵包店買兩款奶油蛋糕,當年20個售價是1銀元,屬於非常昂貴的食物,主要用來孝敬母親,他自己也吃幾個。最愛的糕點則是蜜糖漿製作的薩其馬,那是一種滿族的點心,今天在馬來西亞的廣東點心茶樓也有的。

嚴肅的魯迅超愛零食和甜點,真是出乎意料。魯迅覺得甜點可緩解工作中的緊張疲勞,南洋人很多都有同樣想法,所以上午工作之後,下午最愛給自己來個下午茶,一杯奶茶或咖啡加少許甜點,讓忙碌的自己喘一口氣。當然不是每個愛甜點的人都會成為魯迅。在紹興吃飯,說紹興菜,卻因為是在魯迅的故鄉,說蚖/荂A變成在說魯迅的吃。大家看見的魯迅似乎和吃掛不上u,吃是那麼細瑣的平凡生活小事,然而,不管多偉大的人,不論把一個人擺得多高,他仍是一個人,平日還是一日三餐要吃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