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A:細閱以下剪報,然後回答問題。
聯合國大學與日本環境省曾發表有關亞洲區電子垃圾量監控報告,顯示亞洲5年間的電子垃圾量大幅增加。是次調查對象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等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統計手提電話、平板電腦、電腦、電視、洗衣機、雪櫃和冷氣機等電子垃圾量。
調查發現,亞洲電子垃圾量在2010年至2015年間激增62.7%至1,230萬公噸,當中內地的垃圾量增幅高達107%,達668萬公噸,香港則增加19.4%,有16萬公噸。
人均電子垃圾量港最高
香港整體的電子垃圾量雖然較低,在12個地區中排行第九,但人均電子垃圾量,卻高踞榜首,多達21.7公斤,在5年間升近20%,比12個地區平均人均電子垃圾量的10公斤高出一倍多。
環保團體指出,近年香港電子垃圾量大增主要由電子產品的潮流帶動所致,加上消費文化盛行,新興電子產品的使用周期又比以往短,消費者在很短時間內便購買新的電子產品;再者,政府缺乏有關回收處理電子垃圾的措施或規管,導致本港的電子垃圾量有增無減。
「生產者責任」徵費供應商
目前香港的電子垃圾,約八成會循環再造,主要透過二手商出口到其他地方重用或回收;兩成運往堆填區。
不過,近年海外巿場對二手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下降,因此難以依賴出口解決本港電子垃圾問題,香港須及早制訂有關處理和循環再造廢電器電子產品的機制。
環保署正逐步推行「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向電器供應商按件徵收循環再造費,其中洗衣機、雪櫃每件165元;冷氣機、電視機每件125元;電腦、打印機和掃描器每件15元。
有關計劃規定銷售商售出電器,有責任免費回收舊電器,再交持牌循環再造商處理。學者預計,體積大的舊電器因搬運及存放的成本高,銷售商最終會將徵費轉嫁予消費者。 (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A,描述本港電子垃圾的趨勢。 (4分)
2. 參考資料A及就你所知,指出並說明上題趨勢的原因。 (6分)
3. 香港政府落實推行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徵費計劃,持份者之間可能出現什麼衝突?解釋你的答案。 (6分)
【參考答案】
1. 根據資料A,本港在2010年至2015年間的整體電子垃圾量有持續上升的趨勢,上升了19.4%,在五年間升近16萬公噸;人均電子垃圾量也十分驚人,多達21.7公斤,在參與調查的12個地區中排首位,較這12個地區的平均人均電子垃圾量10公斤高出一倍多。
2. 其一,香港科技創新水平有所提升。科技電子產品如電視、冷氣機、手機、平板電腦等不斷推陳出新,新功能往往吸引消費者購買新產品而棄掉仍可使用的舊產品;加上新興電子產品的壽命很短,也沒有合適的配件可更換,消費者在短時間內便要購買新產品,結果造成大量電子垃圾。
其二,社會有過度消費風氣。香港生活水平高,普遍市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加上「早買早享受」的心態,令不少消費者為追趕潮流,不斷更換最新款式的電器和電子產品,最終造成大量電子廢物。
其三,欠缺完善的回收配套措施。目前的舊電器及電子產品主要運到海外重用或回收,餘下的被送到堆填區,但近年海外巿場對二手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下降,加上香港一直欠缺有關回收舊電器或電子產品的措施,電子垃圾量因而持續增加。
3. 政府與電子產品供應商(關注點優次的衝突)
.政府立場:以社會利益為前提;生產者責任計劃要求產品供應商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和棄置廢棄產品的責任,以促進產品或有關零件的重用及循環再造,並減低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電子產品供應商立場:以企業利益為前提,反對加重企業營運成本。
.政府擬向電器供應商按件徵收循環再造費,費用由$15至$165不等,同時規定供應商出售貨品後,須免費替客戶回收舊電器,再交持牌循環再造商處理。徵費將增加供應商的經營開支,如果電器市場競爭很大,企業為了爭取更多客戶,就不能將徵費轉嫁至消費者。除了徵費開支外,供應商亦需負擔替客戶回收舊電器的搬運和儲存費,體積愈大,成本就愈高,因此經營成本難免會增加。
電子產品供應商與消費者(利益衝突)
.電子產品供應商立場:以企業利益為前提,將循環再造費轉嫁予消費者。
.消費者立場:以個人利益出發,盡量減少經濟開支。
.計劃實施後,供應商須按件繳交循環再造費,供應商同時須在貨品出售後,免費將客戶的舊電器回收,貨物的運輸和儲存都需要成本,供應商或會將開支全數轉嫁予消費者。
消費者卻會認為,由生產商處理的舊電器或可轉售給二手商而獲利,因此供應商不應將回收舊電器的成本轉嫁至消費者,損害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