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估值仍然偏低
港股估值低,主要被內銀股拖低,而內銀股估值不高,與外資不太信任內銀股公佈的呆壞賬賬目有關。再加上很多企業透過會計上的資產重估收益,推高利潤,若撇開有關估值收益,港股目前的市盈率達19至20倍,符合過去港股觸發股災的PE水平。
■中國經濟長線向好,增長穩定
「中國經濟因素好,股民不用怕」這個因素,曾在97年及07年股災前也有提到,結果中國經濟繼續增長,但股市照跌如儀,很多股份至今並未翻身。
■「北水」南下、「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A股「入摩」
這些只是市場的過分憧憬,對股市的實際推動不會太大,反而一旦市況逆轉,以上的炒作理由是不足以吸引資金流入港股。
■企業盈利可支撐大市再升
不單企業盈利被會計手段過分粉飾,各國的GDP也被樓價,以及個別新經濟公司的盈利所扭曲。事實上,大部分實體經濟企業的盈利並不突出,大部分人也在傳統產業工作,工資近年也沒增加多少,反映經濟只是表面風光。
■美國大灑金錢搞基建利股市
美國減稅後,政府收入大減,還有否足夠資金去搞基建已是疑問。就算美國國會批准再推高債務上限,美國亦要通過大幅舉債去集資,而美國債市正進入熊市,再舉債也會推高債息,反而令高負債公司有倒閉的可能。
製表:記者 周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