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舌尖上的春天

2018-03-28

戴永夏

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春光春色,令人精神振奮;春風春雨帶來勃勃生機。它是開啟生命的鑰匙,也是點燃希望的火焰。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由此也產生了許多跟春天有關的習俗,如迎春、打春、鞭春、討春、吃春......都是人跟春天親密互動,都寄託茪H們的美好願望。這其中,最貼近現實生活的,我以為當屬吃春。

吃春又名咬春或嚐春,即在初春時節,吃一些象徵春天的新鮮菜蔬之類的食品。這種習俗,有茪[遠的歷史。

據記載,吃春始於漢代,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說:「凡立春日食生菜,不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生菜」即「新菜」,有「迎新」之意。由於地域不同,所食「生菜」的種類也有別。由於南方氣候比較溫暖,因而南方人多在立春時食各種新鮮蔬菜;而北方天氣寒冷,冬天沒有新鮮蔬菜,立春這天主要是吃蘿蔔。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吃的蔬菜更加豐富,在立春這天要吃一種由b、蒜、謘B蓼、芥五種有辣味的蔬菜組成的「五辛盤」,這不但有「迎新」之意,還有散發五臟之氣、健身防疫的功效。到了唐代,人們對五辛盤作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使其從單調的辛辣變為色香味俱佳的翠綠紅絲,並起了個更富有春意的名字--「春盤」。

這時民間就普遍存在立春吃春盤的習俗,「春盤」一詞也屢屢出現在唐代的詩詞中,如詩人岑參就有「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的佳句。(《送楊千牛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到了宋代,吃春的習俗進一步由民間擴展到宮廷,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就說:「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盤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民間亦以春餅相饋。有園者,園吏獻花盤。」到了清代,春盤的做法日趨複雜,春盤的內容變為以豯獢B豆芽、芹菜、香菜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混合炒成盤,還有的加入海參、香菇、雞絲等原料,使之更加豐富多彩。

吃春的習俗在我國廣泛流傳,但吃春的形式各地不盡相同。北京的吃春,就很有代表性。清.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中,對老北京的吃春做了這樣的介紹:「新春日獻辛盤(即春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麵餅,而雜以生菜、青豯獢B羊角b,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清.富察敦崇 的 《燕京歲時記》中也說:「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這種在立春日食春盤、春餅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過去每到立春這天,老北京人都要用生蘿蔔、白菜心、鮮黃瓜、黃芽豯孕芚獢A做成春盤;再用白麵做成薄餅,放在平底鍋上烙成撲鼻香的春餅。在餅上抹上麵醬,再捲上春盤中的生菜,便可有滋有味地品嚐春的味道了。俗信立春日食春盤、春餅,可以解春困,避牙疾。吃過春盤、春餅,表示嚴冬已去,萬紫千紅的春天就要來了。

北京人吃春,也出現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如梁實秋先生在《疲馬戀舊秣 羈禽思故棲》中,就記述了他童年在北京家中以榆錢吃春的經歷:每到春天,他家後院的大榆樹結出的榆錢紛紛落下時,長輩們就會撿一些洗淨,和上小米麵或棒子麵,上鍋蒸熟,再將蒸好的榆錢糕盛到碗裡,澆上醬油、香油,撒上b花,然後全家人就聚在院子裡,分而食之,大飽口福。這種吃春,不但高雅別致,還有更深的寓意,誠如作家青絲所言:「此舉讓眾人改換了口味,也讓小孩體驗到粗糧的糟糲,不忘祖輩曾經的貧苦,又『寓吃於樂』,順應了自然時節的變化。這樣一道上不了大^面的粗食,卻展現出一個家庭的文化修養,以及家族恪守的傳統禮俗,其內在敘事,遠比山珍海味更顯語義豐滿,這也是吃的藝術。」(青絲:《吃的藝術》)

跟北京人吃春略有不同,濟南人吃春主要是吃鮮香椿芽。香椿是一種長壽的木本植物,其嫩葉不但營養豐富,食用價值高,而且清香撲鼻,深為人們所喜愛。明代人屠本畯在《野菜箋》中讚詠香椿道:「香椿香椿生無花,葉嬌枝嫩成杈枒。不必海上大椿八千歲,歲歲人可採其芽。」這說明食用椿芽由來已久。在濟南,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城郊的農民便將椿芽採摘下來,打成小綑,運進城裡,在農貿市場上出售或沿街叫賣。人們將椿芽買回家,洗淨晾乾,可做成各種美味佳餚:椿芽拌豆腐,做起來方便,吃起來特鮮;將椿芽加鹽揉勻,蘸上麵糊,放進油鍋裡炸黃,便是有名的「炸香椿魚」。「香椿魚」外焦裡嫩,噴香可口,是濟南的一道傳統名菜。還有椿芽炒雞蛋、醃香椿......也都風味別具,深受歡迎。所以濟南人吃春,更加實際、實惠,也更富有現實意義。

如同春天也會有寒流一樣,吃春的滋味也有苦有甜。記得童年在故鄉,一到春天,家鄉人也爭相吃春,但那吃春的滋味卻十分苦澀......故鄉的春天,過去經常跟春荒連在一起。經過一個嚴冬,本來收成不多的糧食便消耗殆盡。如遇天災人禍,春天的日子就更為艱難。沒有果腹的糧食,鄉民們就只能靠米糠、野菜和樹葉充飢。

春天一到,楊柳剛剛長出綠葉,飢腸轆轆的人們就爭相將樹葉採回家,放在鍋裡一煮,再用清水浸泡,然後調上一點點豆麵,蒸成黑色的菜糰子。這菜糰子吃到嘴裡,又苦又澀,難以下嚥。記得每當我們皺茯傱Y看茧磑{子打怵時,樂觀的老祖父總是鼓勵說:「吃春吃春,吃出黃金!」、「吃得苦中苦,才能享清福!」他還自告奮勇地首先拿起菜糰子,邊嚼邊說:「別看這些樹葉子苦,愈嚼愈香,苦中有甜呢!」現在想想,老祖父的話,並不都是自我安慰。儘管我們從未從樹葉中吃出過黃金,但他那「吃得苦中苦,才能享清福」、「苦中有甜」、「苦盡甘來」之類的話,卻富有人生哲理。這哲理從小就融入了我的血液中,影響荍琲漲瘞吽A幫助我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