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彭博社指出,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聲明自2015年以來首次提到必須擴大內需,但沒有提到去槓桿,投資者將這一措辭變化解讀為「必要時政府可能放鬆緊縮措施」的信號。經濟學家認為,內地準備調整政策以免經濟急劇減速。
分析師:政策層態度已巨變
九州證券駐北京的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報告中寫道,站在中美第三次國運交鋒的背景下,中國政策層的態度已經發生巨變,此次會議顯示其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是2015年以來最高。
法國外貿銀行駐香港資深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徐建煒說,在與美國貿易不確定以及投資緊張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實現預定的增長目標有困難。「這是重大的,而非微小的基調變化。」
分析師指出,在中美貿易爭端持續的背景下,此次會議進一步確認中國政府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穩長成為重中之重,監管層旨在通過政策預調以防範經濟過快下行,貨幣政策料趨於寬鬆。
分析師並指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提法,印證了結構性去槓桿的過程中要穩定經濟中有益的槓桿。
中央開始關注經濟下行壓力
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等人的報告稱:「持續擴大內需」的提法,意味着中央開始關注經濟的下行壓力,此次政策方向更加具有「結構性」特徵,有助於對沖一部分市場因中美摩擦引發的擔憂,穩定市場預期,提高風險偏好。
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在報告中稱:擴大內需、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在時隔一年多後重回政策視野,確認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主導的宏觀政策正在向需求側適度傾斜。此次會議對於全年經濟形勢的態度更為謹慎,可見中美貿易摩擦加大了政策面對經濟前景的擔憂。
「穩增長」重視程度近年最高
九洲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站在中美第三次國運交鋒的背景下,中國政策層的態度已經發生巨變,會議顯示其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是2015年以來最高,會議把「適度」擴大總需求改成了「持續」,表明中央並非市場認為的「樂見經濟下滑」。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等人表示,政治局會議顯示中央不只關注銀行和樓市,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資本市場風險。從會議來看,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客觀存在,貨幣和財政政策實際上都留了寬鬆的口子;此次降準就是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