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有杜姐在,我們心裡就有底」

2018-04-30
■杜麗群(右二)及科室醫護人員給病患過生日。 受訪者供圖■杜麗群(右二)及科室醫護人員給病患過生日。 受訪者供圖

「杜姐,我被針頭扎到了,怎麼辦,可怎麼辦呀!」 2006年的除夕夜,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輕護士韋寶綿--同事們都叫她阿寶,給杜麗群打來電話。

「我被針扎到了,我會不會被傳染呀?我會不會變成愛滋病人?我會不會死掉?我還這麼年輕,才21歲,我不想死,不想死啊!」阿寶在電話這頭歇斯底里地哭了起來,彼時正在回江西老家過年路上的杜麗群立刻趕回了醫院。在她的安撫下,阿寶情緒逐漸穩定並服下了抗病毒藥。阿寶服藥滿一個月檢查了一次,三個月、六個月也檢查了,結果HIV病毒都呈陰性,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當問及阿寶為什麼第一時間找的是杜護士長時,阿寶說:「因為我們都把杜護士長當媽媽。她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們,所以我們有什麼事,也喜歡找她聊,向她討主意,何況遇到這麼大的事。」

在愛滋病科,杜麗群對於護士們來說就是「頂樑柱」和「定海神針」,「有杜姐在,我們心裡就有底」。

要求護士學方言 方便與患者溝通

雖然在生活中杜麗群如「慈母」般地關心每一位同事,但在工作中她的要求也是出了名的嚴格。科室的護士蒙春深說:「杜護士長對我們工作的要求甚至細緻到語言上。」原來,為了方便與一些知識水平較低的患者,或者是一些來自較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患者溝通,杜麗群為護士們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要學會講南寧白話,鼓勵學習壯語、桂柳話等在廣西較多地區使用的地方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 「杜護士長教導我們,語言溝通不暢在客觀上會造成患者就醫不便,如果能用他們熟悉的方言去交流,不僅有利於溝通病情,還能拉近與他們心靈的距離,所以我們也很願意學習方言。」蒙春深說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