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青年創研庫早前發表一份報告「電競業在香港的發展機遇」,引述調查指去年全球電競經濟規模達6.96億美元(約54.3億港元),預計至2020年更可高達14.88億美元(約116億港元)。青協發展幹事袁小敏昨於香港總商會舉辦的「香港電競業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上指出,電競雖然能為香港經濟及青年就業帶來好處,但目前發展仍不成熟,形象亦不太好,所以很多年青人想入行的同時,亦擔心行業的發展,由於很多電競選手的退役年齡很早,他們正擔心退役後不知能做什麼的困境。
建議電競納正式體育項目
袁小敏建議,若果一些專上學院能提供一些電競周邊課程,將有助他們可轉型為教練、項目總監等相關職位。她續指,目前電競行業請人難亦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暫時沒有相關的學歷可以參考。青年創研庫亦向政府提出數項建議:第一,將電競視作正式體育項目,提升電競的地位;第二,設立「電競hub」,為電競業提供長遠發展基地;第三,舉辦全面專上電競培訓課程,提升電競業人才質素;第四,透過形象大使推廣電競文化,改善其社會形象。
報告指出,香港一些鄰近地區,其電競業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以韓國為例,2016年電競市場規模為7,752萬美元(約6.04億港元);內地方面,2017年電競市場規模更達1.04億美元(約8.11億港元);至於台灣,亦正積極擴大市場規模。上述三地政府均已推出促進電競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建造大型電競館、通過法例將電競正式納入運動產業,以至在大專院校推出本科電競課程,培訓全面及專業電競業人才等。然而,目前香港電競業發展仍處起步階段,至2013年本港才出現首間專營電競的企業,專業的人才培訓及發展機會乏善可陳。同時,政府亦未有具體政策支持,電競業發展較鄰近地區落後;若未能從後趕上,恐會錯失發展機會。
另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促進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表示高度重視,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AR/VR科技社企AESIR創辦人之一陳浩升指出,目前主要是在香港製作一些AR/VR培訓課程予一些物理治療師,當中加入電競元素作培訓,隨着香港及內地的合作機會增加,未來如有機會亦很希望可以推廣至內地市場。
業者倡集中優勢行業創科
陳浩升認為,香港在發展創科時應該主要發展有優勢的二至三個行業,例如專業服務、物流及金融等,不應只是成立創科基金,支援的行業方向太分散,參考芬蘭的經驗,慢慢發現自身的優勢在於電訊業,其後再慢慢收窄至手機遊戲,創造出如「憤怒鳥」等知名遊戲。
「電競業在香港的發展機遇」研究在2017年11月至12月期間,透過三方面蒐集資料,包括青年網上問卷調查,共訪問了1,407名15至29歲青年;青年聚焦小組訪談及個案訪問,共訪問了20名青年;以及與7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
青年創研庫四發展電競業建議
1 將電競視作正式體育項目,提升電競的地位;
2 設立「電競hub」,為電競業提供長遠發展基地;
3 舉辦全面專上電競培訓課程,提升電競業人才質素;
4 透過形象大使推廣電競文化,改善其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