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無論是精神或是身體上,皆乃溫暖飽滿之泉源。中國人想起母親,不期然會想到熱騰騰的老火湯。英國人的comfort food(家常美食)則離不開一杯剛煮開的熱茶。片語Shall I be mother?就是用來問問對方要加茶或食物與否,因為母親多在家庭中擔當沖茶加奶、分配茶點的角色。不過現時男女平等,男性亦可大方問道︰Shall I be mother? 多麼的暖男啊!
如廣東話般,英語亦有不少向娘親「問候」語,不欲與其一般見識以粗話回應,可試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高八度聲線也好、冷淡低沉的語調亦好,說一句︰You kiss your mother with that mouth?(你不是用這張嘴親吻你媽媽吧?)就如說對方 「狗口長不出象牙」,說一口穢話時「以為好醒,其實係豬頭丙」。
做人類的母親予人暖意,做貓兒的母親卻只是「She」︰Who's she? The cat's mother? 這反問句源於訓斥小孩在公開場合只用第三身代名詞she,而不好好稱呼面前女性的名字。現在這片語泛用以責備輕視女性的不當言辭,亦可用以取笑那些以為自己舉手投足都在鎂光燈之下的「港女」、裝腔作勢之女性。
對兄弟們反白眼
車廂已擠得滿滿,但對方亦鍥而不捨扶老攜幼湧上?穢語已在唇邊,但在公眾場所說粗言卻有失自己身份,說句Oh brother發發洩吧。
對方可能還以為你釋放善意,視為手足,實則是你將憤怒化作的不齒,用法就如Man! 或Oh boy!相似,表達牢騷滿腹、難以置信,配合反白眼更為錦上添花。
Uncle泛指叔伯、舅父、姑父、姨父或對長者的親切稱呼,但若說I never say uncle卻不是欠缺家教、拒絕問好,而是不肯認輸之意。
這慣用語有說源自19世紀,有一男子試圖訓練家養鸚鵡說uncle一字,可惜教而不善,男子於是將家鳥拋進一眾家禽中洩憤,誰不知鸚鵡不單嘴硬,身心亦頑強,反將「敵軍」殺過片甲不留,還得意洋洋地哼句︰「Say uncle」示威。
自此,say uncle用作惡霸要求弱者乞求寬恕,或希望對方手下留人;用於否定句時可解作永不服輸︰He never says uncle; admitting faults is not in his DNA.(嘴硬如他,永不承認過錯。)
朝中有叔好辦事
你的叔舅不一定名為Bob,但亦可輕鬆說句Bob's your uncle! Bob是英文名字Robert的簡稱,話說1887年愛爾蘭首相Lord Robert Salisbury在爭議聲下,委任年紀輕輕的外甥Arthur Balfour當首席秘書長,於是衍生片語Bob's your uncle來揶揄「朝中有人好辦事」。現今泛指輕而易舉︰Stir the mix with some eggs and water, put it in the oven, and Bob's your uncle! (將朱古力蛋糕粉、蛋和水好好攪拌,放入焗爐,蛋糕就大功告成。)
在芸芸的姨、姑、舅或伯母中,有沒有一位Aunt Sally?原來「莎莉姨姨」是英國傳統遊樂園遊戲,以擲棒擊落一位年長女性黏土人像口中所含煙斗得分,因此Aunt Sally衍生解作無聊的娛樂節目,亦成為容易擊倒、眾矢之的的代名詞︰My competitors' opinion of me is nothing but an Aunt Sally.(我的競爭對手視我如無物。)My (sainted/ giddy) aunt! 這片語則是表達目瞪口呆、駭人聽聞的感嘆詞。■鍾可盈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