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昨天發佈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顯示,網絡犯罪已佔國內犯罪總數的1/3,且有逐年上升勢頭。網絡空間的犯罪與亂象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安全與秩序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與挑戰。報告並援引獵網平台發佈的數據指出,獵網平台2017年共收到全國用戶提交的有效網絡詐騙舉報總金額超過3.5億元(人民幣,下同),人均損失達14,413.4元(約合港幣17,197.41)。
報告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報告指出,欺詐、賭博、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這些傳統犯罪正在借助新興技術手段日漸「網絡化」。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詐騙更加「專業化」和「智能化」。例如,2017年8月,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網上遭遇招聘詐騙、誤陷傳銷組織,最終蹊蹺死亡。2017年11月,博士生小王也誤信「以假亂真」的炒股網頁,被騙取現金23萬元。根據獵網平台發佈的《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獵網平台2017年共收到全國用戶提交的有效網絡詐騙舉報24,260例,舉報總金額超過3.5億元,人均損失達14,413.4元。獵網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與360公司聯合發起的網絡詐騙舉報平台。
惡意App頻現
此外,報告也指出,隨着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程序的服務範圍也愈加廣泛,一些「傳播違法違規信息、侵害用戶合法權益、存在安全隱患」的惡意App也頻頻出現。其中,一些應用程序就涉嫌「未經用戶同意,而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實際上,根據工信部發佈的不良App統計數據,僅2017年前三季度,被曝光存在該問題的App就有6款。同時,2017年9月,根據中國泰爾終端實驗室發佈的統計數據,平均每款終端含有5個左右未修復漏洞;360監測也顯示,90.6%的Android設備受到中危級別漏洞的危害,如不及時修復,這些移動終端的漏洞很可能會給攻擊者提供入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