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會建言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25日上午在京開幕,議題是圍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協商建言。本次常委會議為期三天,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四個專題進行討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開幕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應邀出席會議並作報告。胡春華指出,要集中力量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大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傾斜支持力度,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
胡春華在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扶貧思想科學指引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但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胡春華指出,如期打贏三年脫貧攻堅戰,必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堅持目標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綜合保障扶貧等重點舉措。要打造過硬攻堅隊伍,加強作風建設,完善督戰機制,做好風險防範,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保障。要集中力量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大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傾斜支持力度,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最大限度凝聚共識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主持開幕會。他指出,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階段,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這場硬仗中的硬仗,需要我們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希望常委會組成人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言獻策。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集中研究破解之策,提出合理確定脫貧目標、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等8條要求,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進軍令。
脫貧攻堅歷來是全國政協關注的重點。在此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召開之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楊傳堂、巴特爾、汪永清、鄭建邦等即圍繞這一主題分別從不同角度率隊開展調研,為會議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
創新體制機制 發展特色產業
當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如何使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固本培元,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發展產業首當其衝。全國政協委員張力認為,深度貧困地區多是山區,建議國家能關注山地特色農業發展科技支撐引領問題,創新體制機制,為科研人員進行基層技術指導、科技示範推廣培訓等創造條件。
委員們建議,國家有關方面應組織強有力的科技團隊,就地方適合種植養殖的品種進行集中攻關。發展特色產業,要將科學的眼光、市場的取向和農民的意願相結合,還要為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風險分擔機制
在寧夏、廣西等多地調研中,委員們了解到,當前國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房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貸款政策,伴隨着生產發展的擴大,大部分農戶對5萬元的授信額度開始「不滿足」,要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進一步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是地方各方的呼聲。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呂忠梅認為,應充分利用起銀行小額信用貸款政策,延長其金融貸款還款期限,提高其擴大產業規模所需資金量。委員們建議,應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創新資金使用機制和信貸服務方式,積極開展守信評級,增強金融保險的聯動,有效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參與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