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二十多歲的台灣人廖建榮隻身來到大陸,一路從福建廈門到陝西西安,再到甘肅敦煌,體會着大陸多樣的風情。最終,他將落腳點定在古城西安,在這裡白手起家,經營起台灣茶葉生意。近20年過去,廖建榮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亦在古城西安收穫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群貼心的朋友,感受着大陸同胞的友好與熱情。而今,作為陝西省政協委員的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搭起兩岸交流的橋樑,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和農民到陝西創業發展。■文: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張仕珍 西安報道、圖:香港文匯報陝西傳真
因覺得在台灣發展前途渺茫,1999年,廖建榮不顧家人反對,獨自來到廈門,並在那裡認識了一個甘肅的朋友。「他後來就經常給我寫信,鼓勵我到西北看看,說西北發展潛力大。」廖建榮告訴記者,他也因此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西北更適合小成本創業
「當時我還以為大西北的人們依然騎着駱駝行走大漠。直到我到達古城西安,看到這裡朝氣蓬勃、車水馬龍的景象時,我的心咯登了一下,原來這裡也是挺現代的城市。」廖建榮突然決定,要在西安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一是因為我在西安看到了未來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當時的西安創業成本相比沿海要低很多。」廖建榮說,當時他家很多親戚都在沿海地區做工廠,但是沿海對資本的要求比較高。鑒於自己資本較小,所以想着到西北會有更多的機會。
由於台灣老家那邊種植茶葉,再想到中國人愛喝茶的習慣,廖建榮便決定從事台灣茶葉銷售。在他看來,有中國人的地方,茶葉就有市場,何況台灣茶品質也不錯,一定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
沒有人緣基礎,沒有經濟基礎,離鄉背井的廖建榮在創業初期經受的磨練數不勝數。一個人創業,工商、稅務等各種關係需要打點,還要開拓市場,個中艱辛可想而知。但是憑着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勤奮,幾年時間裡,廖建榮便在西安開了幾家台灣茶葉連鎖店,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借「帶路」機遇 謀產業轉型
近幾年,茶葉生意一落千丈,但「一帶一路」建設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廖建榮說,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未來的西安必定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這也將進一步促進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於是,商業眼光獨到的他早早開始佈局,準備在西安發展休閒旅遊產業,打造田園綜合體。
但廖建榮同時坦言,未來休閒度假遊還需在文化內涵上下功夫。「西安是一個有歷史文化的地方,但是我們的文化元素還應該更豐富多元一點。」廖建榮說,他當前正在努力打造的休閒度假項目,未來將集傳統文化、自然風情、歐陸風情等多種文化於一體,讓人們體驗不一樣的度假生活。
「台灣的休閒度假產業一直都做得不錯,未來亦可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人才到陝西發展,共拓市場。」廖建榮又指,今年國家出台了「惠台31條」舉措,希望地方政府能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