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陳澈:思考內部自然與外部自然的關係

2018-08-21
■ 陳澈透過作品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陳澈透過作品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文:談談今次的作品?

陳:這次參展的作品基本上是今年最新創作,一共五件作品,屬於Jungle和Growth系列,都是探討外部自然景觀與內心自然世界的關係與界限這個大主題。作品的面貌也是從早期帶有一些抽象與具象的結合的表現手段,到現在的變得更為抽象的變化過程,創作語言也更加鮮明與個人化。

我探討的是一種當下的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和外部社會、自然之間的一種關係和界線。我感覺當下的現代人生活在一個特別工業化的社會環境下,充滿壓力,但實際人和自然有一種天然的連繫。而現在這種關係導致我們和真正的自然越發微妙和疏離。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自我的自然,它等於一個內心的避風港,抵抗外部自然跟我們當下的困擾。所以,作為藝術家,從我的角度去幫我尋找內心的自然,把它表現出來。

文:為什麼你對植物與自然特別有興趣?

陳:其實不僅是植物,更多的是一種生物自然。作品當中會看到一些像植物的筋脈、各種細胞,包括一些水,甚至神經之類。我是把自然界中各種因素抽象化符號化,變成我個人的語言,這需要很長時間去沉澱和摸索。談到自然嘛,我是特別喜歡自然的東西,包括種植植物。我在倫敦待了很多年,在這個現代城市裡,竟然有一些那麼自然的環境,非常吸引我,回國後就特別想把之前的東西延續下去。當時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黑橋,環境非常髒亂。我就把後面的環境改造成自己的一個植物園。第一年幾乎沒畫畫,都在打理植物園。這可能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吧,不僅是創作。你問我為什麼對自然特別感興趣,這是我的天性吧!

文:談談你的成長背景?後來在異地讀書對你創作有影響嗎?

陳:我的童年在北方的鄉村度過,後來父親教師職位恢復,搬到城裡,大學在河北師範學院度過。畢業後在北京的學院當藝術老師,因為太想畫畫了,後來辭職當全職畫家,然後去了英國讀純藝術的碩士。

在英國十年對我的創作影響很大。我感覺我的(繪畫)語言形成確實是在碩士畢業後,更多的是感受到碰撞在裡面。也是我真正沉澱下來,再反思、反芻。記得在倫敦時聽BBC採訪一位華人作家,她說在人生中,就是要給自己一個自我放逐的機會, 這樣人生才更豐富,寫東西也更有深度。

當你進入西方,置身於一個充滿當代藝術氛圍的環境,精神上會經歷諸多文化及觀念上的碰撞與洗禮,過程充滿挑戰,會令人興奮,有時也會痛苦。但隨荇伅§徽鴃A痛苦會慢慢消失,繼而轉化為一種新的營養滋養我們的創作,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框架,找到自己的坐標從而確定創作方向。我想這正是在國外學習和生活帶給我最大收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