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翠袖乾坤】校服的日子

2018-08-21

伍淑賢

家中兩個姨甥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香港未讀完中學,就移民楓葉國,侄女則南下澳洲升學,過上西方不用穿校服的生活。他們現都三十出頭,分別在美加做事,有個更「升呢」當了爸爸。有時談起,原來都頗懷念在港上學必須穿校服的日子,因為簡單,不用想穿什麼,但會不會帶小孩回港讀書?都耍手擰頭。

免去穿校服或制服,對必須群體生活的人確是一大解放,所以Dress Down Day和公益金便服日才有市場。我們中學時,最開心是約了同學星期五放學後去玩,清早從家中帶了便服回校,一下課就衝去洗手間換上逛街衣服,雖不是節慶也很開心。其實所謂逛街衣服也不外是廉價T恤冷衫牛仔褲,樂趣來自偶爾從常規中「WW」氣。要是每天都解放的話,樂趣就沒了,所以移民後反會惦念穿校服的日子。

校服的好處,大家隨時說得出十條八條,什麼群體紀律啦、整齊啦、讓小孩較少階級觀念等。關於階級觀念這條,我問過那兩位中二就去了溫哥華的姨甥,兩姐弟都說加國人對衣茪@般很隨意,人人衣飾都差不多,不像港人般勢利,也絕少因眼紅艷羨別人穿名牌而弄到心理變態。不過那是當地移民組合較單純的九十年代,現在不知如何。希望「先敬羅衣後敬人」的華人白鴿眼未有玷染彼邦。

港人百多年來從小穿校服上學,想也必深深體會到,表面一致的校服,仔細看還是佈滿學生的「階級烙印」。舉例︰家境較好的同學,買得起兩三套校服替換,看上去較光鮮,特別是夏天的淺色衣裙,由於我們只得一套「單吊」校服,沒法替換,洗得太多又褪色脫線,而且隔夜常晾不乾,到早上強行燙乾,有陣怪味。其時家人都沒空理我們,於是長期披茈咫咫H說「狗肉咁色」的不光鮮校服上課。至於鞋襪、手帕、泳衣等,中產同學比我們的也光鮮優質得多,一眼就看得出來。最記得有個同學,家住金馬倫道,有五套校服每天替換,恤衫領口有傭人細心漿熨過,平滑堅挺,羨慕至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