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香港有機認證中心:「一條龍」生產最可靠

2018-10-2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桂煬)香港有機認證中心總幹事曾贊安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香港的有機食品標籤制度與日本、台灣等地相似,大致上可分為「先發標籤」及「後發標籤」兩種模式,前者預先給予食品供應商標籤,再透過一年內數次的抽樣檢驗確保食品安全,「後發標籤」則是在種植期間,依批次抽樣化驗,合格則發予標籤,不合格便會發出警告信,甚至會引用商品說明條例提出控告。他形容後發標籤制產生更多工序,但把關力度更大,一般而言在中果期(植物迅速發育的時期)便可完成所有程序,所以不會影響農民出售收成。

「分拆上市」易受細菌污染

本港現時有兩間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包括香港有機認證中心,以及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有限公司。食環署亦會抽樣化驗進口有機食品,經測試的農藥成分達300項,同時能夠追蹤食品來源,曾贊安認為,總括而言屬於安全。

不過,曾贊安提到,市民若遇上非「一條龍」式生產的有機食品,應小心提防。有不法商人以「分拆上市」方式,在加工有機食品時摻入非有機食材,再高價出售,過程中食品更有可能受細菌污染。若有機食品的種植、加工及包裝過程都在同一地點進行,其標籤則較可信。此外,街市小販有時會在未取得認證下,以有機食品作招徠,消費者需要警惕。市民若有懷疑,應要求商販提供證明,大型超級市場亦會在有機食品貨架附近,貼上認證標籤。

曾贊安坦言,香港有機食品市場不大,種植條件與市場脫節,加上港府仍未有真正的農業政策,令本地有機農業進入萎縮。他認為,香港農場亦可循休閒型及教育型方向發展,港府亦應協助推廣本地有機食品認證標籤,提高透明度,加深市民對有機食品的了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