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胡應湘倡減限制添配套 增人流車流

2018-10-29
■胡應湘建議大橋減少使用限制。 中新社■胡應湘建議大橋減少使用限制。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首個周末的車流和人流雖創新高,當中客流量有近5.9萬人次,首次達到當局估算,但車流量仍遠低於政府估算,只有2,700架次。

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認為,港珠澳大橋只要減少使用限制,並增加配套,車流及人流量就會提升。對於政府藉大橋機遇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填海1,700公頃,胡應湘指,若不填海,樓價只會一直貴,得益的只會是發展商。

港珠澳大橋自本月24日開通的首幾天,使用量未達當局最初預計流量。早年已提倡大橋構思的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昨日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中指出,不能用首一周的數據作定論。他相信大橋能推動本港跟珠三角西面城市的經濟發展,有信心大橋不會「蝕」,只要增加配套,並減少使用限制,流量料會提升。

他說,最重要是管理上不要有太多限制,既然用了這麼多錢去興建,為何限制他人使用。他認為,港珠澳大橋對部分車輛有配額,這是限制之一,建議政府應盡快在香港口岸建多層停車場,料可吸引更多粵澳私家車輛來港。

「四管齊下」增土地供應

對於政府藉大橋機遇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在交椅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同時解決房屋問題。胡應湘則提出反建議,指要整幅土地填海2,600公頃,並認為本港應要以1,000萬人口作規劃。

他表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認為規劃應將視線望遠,並指早在前特首董建華上任時,已建議規劃土地時,應考慮香港未來可能有1,000萬人口的需要,屆時應如何應付,要「採取主動而非被動」。

胡應湘重申增加土地供應應「四管齊下」,除了填海亦包括重建新市鎮、開拓新界農地及棕地,以及開山。他指出,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要由170英尺提升到200多英尺,即大約是上海居住面積的三分之二,仍需要5,000多公頃土地。他又強調,如果沒有土地,樓價只會貴。他重申,今屆政府並非只填海而不開拓其他土地,如新界土地,認為「哪裡快就哪裡做」。

胡應湘又認為,反對填海的人只是少數,指香港人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政府在填海前會「做很多功夫」,例如做環評報告,他說,如果政府一味退讓,數個人出來反對就當成金科玉律,香港前途就會一直向下走。無地的話,樓價只會一直貴,得益的是地產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