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你來到太平山頂,再沿柯士甸山道登山頂公園的話,途中便會看到一棟白色的英式大宅。這就是日本駐港總領事官邸,松田邦紀大使是現在的主人。大宅的中文名頗富詩意,「耕雲草廬」,因英文Haystack(乾草堆)而得名。大宅內裝飾有日本風格的油畫,更有佐藤榮作、田中角榮、二階堂進和村上三島等日本名人書法,讓人聯想到源遠流長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文、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尹樹廣
仲夏時節,記者陪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先生來「耕雲草廬」作客。舉止儒雅、文質彬彬的松田大使等候在大門口迎接。松田大使是資深外交官,曾任日本駐美俄兩國高級外交官,精通英文和俄文。官邸會客廳佈置得簡潔典雅,靠南玻璃窗的對面白牆上,掛着一幅日本抽象風格的油畫,畫下擺放着一個長條布藝沙發,主人常與客人坐在沙發上,以油畫為背景拍照留念。
最吸引我的,是一條由客廳步向飯廳的長約二十多米的走廊。你先需經過一個擺放着天皇伉儷照片的小廳,然後才能步入這條走廊。在一幅幅書法間漫步,你會產生一種邂逅日本戰後政治家的奇妙感覺,中國人不是常講「見字如面」嗎?你會想起《陋室銘》中的名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佐藤榮作: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
在客廳與小廳之間的隔牆上,懸掛着一方精緻的書法作品,上書「敬事而信 節用而愛人」,落款是「榮作」。遒勁的筆力,朱紅的印戳,透射出書家不凡的漢學功底。松田大使介紹說,「它出自日本第三十九任首相佐藤榮作之手,我的岳父長期擔任佐藤的助理,遂得到此墨寶。來港之前,我的夫人將心愛之物帶到官邸。」
佐藤抄錄《論語》中的這句話,顯露出這位戰後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強烈的國家觀,維護「公」秩序的宏大政治抱負。
田中角榮: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走廊上有一幅名人書法令我至今難忘,它是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而破冰訪華的田中角榮首相的墨寶。因為作品是日本書道,我只認得其中的「海」等幾個漢字。事後,我就此專門請教擔任現場翻譯的和田領事,他答覆如下:日文是「末ついに海となるべき山水も しばし木の葉の下くぐりなり」;中文意為,最後流到大海裡的水最開始時像在樹葉的下面流的那樣,水量很少,人亦如此,但只要堅持大志,現時力量不足也沒關係,最後肯定會達到大海」。
詩言志。田中先生想表達的很可能是荀子所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思想吧。正是憑着堅韌不拔的毅力,生於普通農家、僅高小畢業的田中,從戰爭廢墟上搭建的臨時板房裡走出,哼着鄉民們喜歡的「蘋果小調」,最終攀上日本權力的頂峰,成為戰後日本的象徵。而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作的歷史性貢獻。
二階堂進:蘭在幽山自香
在素白色走廊的牆上,有一幅斗方大小的書法,「蘭在幽山自香」,字體灑脫率性,為田中角榮時期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的真跡。二階堂進先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功臣之一,1972年9月25日,他與田中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一道打開了日中友好的大門,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這一壯舉。「蘭在幽山自香」,這句話散發出老莊哲學空靈而灑脫的味道。或許,熟稔漢學的二階堂進是在表露宦海沉浮,寵辱不驚的心態?或許,他在借此排解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苦惱?
吞舟之魚 不遊枝流
走廊上,還有一幅斗方大小的書法「吞舟之魚 不遊枝流」。我不曉得書家姓甚名誰,但他肯定是位名人吧。該句出自《列子.楊朱》,下句為「鴻鵠高飛,不集汙池」。這句中國古語充滿勵志精神,讓我想起高中高考前,語文老師竇晴芳先生講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情景來。
官邸廳廊上書法作品的用典,均出自《論語》、《荀子》和《列子》等中國典籍,足見日本書家深厚的漢學功底和不俗的文化素養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當我看到這些先哲的至理名言時,深深地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而驕傲,也感到一衣帶水的日本人對中國古文化的造詣。
田中和二階堂進等日本政治家都經歷過戰爭的殘酷,目睹了生靈塗炭,面對戰後焦土敗瓦的國家,他們一定從這些中國格言中汲取了信心和力量,並將其作為治國興邦的座右銘。當然,這些座右銘不僅具有普世意義,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早已成為有志者走向成功的圭臬。
這正是:
太平山上好風光,
「耕雲草蘆」翰墨香。
太白晁卿聚蓬萊,
一衣帶水水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