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近半港人精神不健康

2018-10-30
■精神健康月籌委會公佈今年港人健康指數,左起:馬天容、麥永接、朱崇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精神健康月籌委會公佈今年港人健康指數,左起:馬天容、麥永接、朱崇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

今年指數插水 機構指工時長是「傷神」主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2018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昨日公佈第七屆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委員會委託中大於今年6月12日至29日電話訪問了1,007名15歲以上市民,發現今年港人健康指數為50.20分,低於合格水平52分,亦大幅低於去年的59.75分。調查機構指情況令人憂慮,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管齊下改善市民精神健康。機構並認為工時過長、缺乏家庭樂是影響港人精神健康主要因素,建議港人每天至少花10分鐘與家人進行娛樂活動。

「精神健康月」調查由多個復康組織及公營機構每年10月進行,希望了解港人精神健康狀況,喚起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本次調查發現47.9%受訪者精神健康不合格,38%精神健康可接受,僅14.1%精神健康良好。

單身待業精神健康較差

委員會指出,相對於其他組別,年長、已婚、家務料理者或有子女受訪者精神健康較好,單身(46.65分)、待業(37.40分)或沒有子女的受訪者精神健康顯著較差。相對毋須工作者,在職受訪者精神健康較差,當中僱員精神健康最差(48.8分),其次是僱主(49.44分)和自僱人士(51.19分)。

至於哪些生活範疇對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最大,42.4%學生認為是學業,31%在職者認為是工作,23.1%認為是身體狀況,22.3%認為是個人前途。

遇到困難時38.5%表示會積極應對,39.8%會向身邊人求助,25.8%作運動釋壓,2.8%選擇逃避。

精神科專科醫生及研究工作小組召集人麥永接指出,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猶如手機電池瀕臨耗盡。生理上會出現極度疲倦、虛弱、失眠、頭痛等;認知上會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思考效率下降等;情緒上會煩躁易怒,焦慮緊張;思維上對工作意義和自我評價下降,工作變消極及有辭職想法;行為上和同事和上司關係變緊張,極端情況會出現自毀傾向。

麥永接認為,本次調查情況令人憂慮,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管齊下改善市民精神健康。調查發現受訪者與家人相處,及處理家庭事務所花的時間,與精神健康有顯著正向關係,政府和工商界應積極推行家庭友善計劃,讓市民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

他又說,逾六成受訪者工時超過國際勞工組織建議每天最多8小時,港人各階層平均工時都大約9小時,可見工時過長是香港普遍問題,影響港人精神健康。政府應盡快推行最高工時立法。

畫家跑出困局 盼世人勿標籤

中四時曾患思覺失調症的年輕畫家廖小姐表示,當時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她感到窒息,出現各種可怕幻覺。她於是用筆將可怕幻覺畫下然後丟棄,終於自行走出精神偏差,之後更以獨特畫風,成為一名職業畫家,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但工作十年後,日漸繁重的工作室業務令她再度出現精神偏差,於是開始練長跑,終於令精神好轉。她希望世人別為精神疾病標籤,這也只是日益普遍的疾病,只要及早求助、積極治療,也能痊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