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八步半喜怒哀樂》四個夢 泰迪羅賓玩不同色調穿越

2018-11-02
■泰迪羅賓笑言自己是個愛發白日夢的人。記者曾慶威  攝■泰迪羅賓笑言自己是個愛發白日夢的人。記者曾慶威 攝

泰迪羅賓自導自演新作《八步半喜怒哀樂》向傳奇導演費里尼的意識流經典《八部半》致敬。他在專訪中坦言,香港電影只容得下娛樂片,但他堅持拍有內涵的電影,因為一部好的電影,會比導演本人更長命。■文:陳添浚

「小時候看電影時,以為電影就是飯後娛樂,直至看到《八部半》,才知道原來電影也可以有思想。」泰迪羅賓屬當年新藝城的七人組,拍的電影都是票房保證,但每次執導,他都會思考如何在商業片中拍出深度。「在《我愛夜來香》我向《北非諜影》(Cassablanca)致敬,在《衛斯理傳奇》我大膽用將龍化身飛船的概念。」

《八步半喜怒哀樂》分為「喜」、「怒」、「哀」、「樂」四個故事,挪用了費里尼「穿越於現實與夢境」的意識概念,視四個故事為導演本人「夢」的投射。「每個人的夢也不同,而且有不同色彩。」泰迪羅賓說。他笑言自己是個愛發白日夢的人,音樂人出身的他也愛聽Pink Floyd的迷幻音樂。

因應不同的夢境,泰迪羅賓在戲中大玩電影技巧。「四個故事有四個不同的色調。喜是紅色,怒是藍色、哀是綠色、樂是黃色。喜用了一般敘事電影拍法,怒刻意拍得很Raw,哀用了很多長鏡頭,一鏡到底,樂則有點漫畫化,鏡頭都是定鏡。」他解釋。

好電影比導演長命

除了大玩電影技巧,泰迪羅賓也想在電影中反映社會現實。「例如喜反映了假結婚,怒反映了現時後生仔在社會生存壓力大,哀反映了社會男女關係中女方總是蝕底。」他說。

泰迪羅賓相信,好的電影會比導演本人長命。「我在1995年拍的《香江花月夜》是滄海遺珠,當年一點也不賣座。但現在電視台經常播,很多人也翻看。可能是因為電影其實還原了香港樂壇輝煌時代的歷史,有它的社會文化價值。電影也剛好是回歸前拍,預示了香港的命運。」他如是說。這就是泰迪羅賓一直堅持拍出有內涵、手法創新的電影的動力所在。

不過就算再天馬行空,泰迪羅賓也要考慮現實票房。「這次要賺到錢才可以開拍下一部,將這部的四個故事與下一部的四個故事結合,拍成真正的《八部半》。」如果有機會拍下集,電影名稱又會叫什麼呢?泰迪羅賓說:「可能是甜酸苦辣,或者恩怨情仇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