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橋總工程師講解 梁振英囑教師與學生分享見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隨着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陸續開通,大灣區間交流日益增加。為豐富教育界相關認知,由大灣區香港中心安排的首個校長教師專業發展考察團昨日出發,成員包括逾百名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及校長,首站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並獲安排由大橋總工程師講解大橋工程資料及解答疑問,他們隨後並有機會參觀區內的國家級科技基礎設施及科技文創企業。全國政協副主席、大灣區香港中心主席梁振英在啟動禮上寄語各校長、教師,回校後要將所見所聞所思與學生分享,幫助新一代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是次「遊走大灣區」校長教師專業發展考察團為期兩日,由大灣區香港中心全額資助、青識教育基金會合辦和贊助,共有過百名校長、教師參加。
教師增廣見聞 利學生「高飛」
梁振英指,能與眾多校長、教師一同前往大灣區考察,心情非常興奮,「因為他們是栽培我們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他表示,是次考察團能踏足平日接觸較少的大灣區城市及企業,能讓老師對大灣區有比較深認識,希望大家能將寶貴的經驗帶回學校與學生分享。
他提到,新一代的發展空間愈來愈大,可以愈飛愈高,「當然我們的青年人,他們可以在香港發展,但如果他們想在香港以外發展,例如很多創科的東西,香港不一定有,因為這個世界是高度分工的世界,如果他們在粵港澳的廣東城市,有更多適合他們發展的機會的話,很可能就是日後青年人事業發展的平台。」
人工島「缺口」 非沖走有妙用
考察團昨日早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先參觀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規劃館,並由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介紹及講解大橋相關資料,及解答教師疑問。
對大橋人工島出現「缺口」,蘇權科解釋說,因為「底下是沉管隧道,因為有很多石頭在上面,對沉管隧道的壓力比較大,所以我在下面埋了一個空箱、一個混凝土的箱子,為了減載,為了減輕對沉管的重量。」對於有人誤以為「缺口」位置是被風浪沖走,他強調「這是故意留成這個樣子,因為下面是軟土地,如果壓力太大,沉管的沉降(幅度)就太大。」
參觀規劃館後,考察團分為兩條路線,分別前往佛山及東莞,參觀區內國家級重要科技基礎設施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區內龍頭科技及文創企業。
兩條路線將於今天中午集合,進行座談會後,於廣州南站乘坐高鐵返港,讓團友感受到兩項重要基建帶來的便利。
大灣區香港中心期望,是次行程可讓校長、教師掌握大灣區的發展概況,回港後可以引領學生思考、探索國家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