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香港的人,總是會被自己新身份證上的英文名字搞糊塗。姓唐,英文會寫作Tong,姓鄧,寫成Tang,首字母的拼寫居然也是送氣的T。姓程,是Ching,姓張,是Cheung,前面的輔音還是ch。
在粵語發音中,「唐」字的聲母確實是送氣的,「粵拼」寫作t[t'],而「鄧」字的聲母是不送氣的d[t],「粵拼」寫作d[t];「程」聲母是送氣的,c[ts'],「張」的聲母是不送氣的z[ts]。
香港身份證上的英文姓名,是用英文拼寫的粵語讀音。也許你會問,那麼英國人就分不清送氣還是不送氣嗎?
公平地說,英國的語音學家是分的,比如在Thomas Francis Wade爵士創造的Wade-Giles System,中文稱做威妥碼的拼音系統中,「鄧」字寫作Tang,唐應該寫作T'ong。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都約定成俗地寫成了t,表示送氣的「'」符號消失了。很明顯,官員們沒有遵守這一拼音原則。
只分送氣 不分清濁
因為普通英國人,確實只在意輔音的清濁,而不在意送氣與否:英語的輔音系統裡,塞音和塞擦音都只有不送氣濁輔音和送氣清輔音。例如:tea的t讀作[t],student中的t也都讀作[t],但是desk中的d,則讀作[d],英語為母語的人,能夠聽出[t]和[d]的不同,卻無法區分 tea中的送氣清輔音[t']和student中的不送氣清輔音[t]。
然而,現代粵語和普通話的塞音與塞擦音都是清1輔音,只分送氣與否,不分清濁。
關於這一點,黃錫凌先生也在《廣州標準音之研究》裡提過:「英德文只有[b]/[p']/[g]/[k']/[d]/[t'],有聲的(指濁輔音)照例不送氣,無聲的(指清輔音)照例要送氣,都有一定的規矩,不必用什麼節制符號也不致混亂。
不過,我國的國語和粵語的爆破音都沒有聲的(即都是清音之意),只有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
於是,在無法分辨清輔音送氣與否的英國人聽來,中文「鄭」和「程」的兩個清音聲母是一樣的,「鄧」和「唐」的兩個清音聲母也是一樣的。所以用英文拼寫時,一律都用ch表示[ts]和[ts'],用t表示[t]和[t'],百多年過去,已經約定俗成,很難再做更改。
這種拼寫方式,也混淆了很多香港人對粵語聲母系統的認知,乃至分不清送氣不送氣,拼讀時,將b-a讀成pa的大有人在。
因此,如果能推廣粵語拼音,當可以正本清源,洗去姓名的英文拼音給人們帶來的語音誤區。還粵語四組清清白白的塞音和塞擦音聲母:b/p, d/t, g/k, z/c(粵拼書寫符號)。
注︰[ ]中為國際音標(IPA)
■高蔚 香港琤秅j學中文系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