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道教共同成立的「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日前舉辦一年一度的思想交談會,並以「宗教與青年人同行」為主題,探討新時代下,宗教界如何理解青年的感受並提供支援。此外,宗教界亦可引導青年認識歷史,鼓勵青年發揮服務和奉獻的精神,從而培養他們具備新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出席者包括基督教代表、突破機構事工發展總監梁柏堅,孔教學院副院長湯浩堅,中華回教博愛社楊興文教長,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釋寬運,香港道教聯合會道教青年團主任朱鈺齡,天主教代表、聖類斯中學校長余立勳。
培養青年責任感
座談會上,講者們指出,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和社會的棟樑,必須給予多元的培養,使之具有正確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
宗教可以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引發年輕人有正信的宗教智慧和信仰,使之擁有真理和仁愛的服務精神,從而培養新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梁柏堅呼籲每位青年謙卑地承認自己的不足,以良善為念,在焦慮中穩住心神。
湯浩堅冀培育青年「以仁為本,以智為用,以信為先,以義為重」,才能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的急速發展。
楊興文表示,伊斯蘭社會應從3方面引導年輕人,包括鼓勵青年學習知識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以建立美滿的穆斯林家庭為目標、積極參與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
寬運法師鼓勵青年投入公益與社會關懷,並積極培育青年弘法人才,不斷為佛教注入新血。
朱鈺齡表示,道教青年團藉舉辦吸引年輕人參與的宗教活動,向青年弘揚道教信仰和文化,協助青年成長。
余立勳校長表示,青年的成長離不開教會、家庭和學校環境的影響,要教導他們與其他人團結共融,才能為生命確認方向和意義,活出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