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孩子所承受的壓力

2018-12-26

湯禎兆

和幾個家長談起,現在的孩子比我們承受更多壓力。課程固然愈來愈深,而要求的課外活動比我們小時候更多。

有一位家長說,整個星期六也沒有了,我想一想,不只是早上才有學校的課外活動嗎?他說孩子還要去英國文化協會學英文。我忍不住問:那不是學校問題,你同情孩子,為何又要她去上英文課呢?學校教得不夠? 他說自幼稚園開始,媽媽便要孩子去上了,因為想平衡本地幼稚園英文語境的不足。他和太太在此意見上有分歧,他說沒有辦法,自己也覺得孩子太少時間和他相處,一起玩樂的時間嚴重不足。

學校有壓力,家長怕孩子落後他人,又再給壓力,然後父或母有一方怕孩子不夠時間玩耍,又再增另一重壓力。在以上的環境下,孩子怎會開心呢?

我們的孩子也讀本地學校,也覺得英文語境不足,但真的不想給他上學術性的英文課,實在太沒趣了。有朋友介紹不如上英文教練教的運動班,或給外國人的手工班也好,最後我們選了英國人開的自然學校,偶爾去玩玩;平時看動畫或電視的話,盡量就讓他看英文版而已。

太太回想自己的英文水平,學校應記一功,另外就是青春期很喜歡聽英文歌和看美國電視劇,大學時交了些外國人朋友,就自然好起來了。香港的家長很在意學習黃金期,覺得小時候學的東西,好像會特別容易學識。但有時過火了,會犧牲了孩子的情緒和創意,因為時間都用在被迫的學習身上。

七歲前,我們較在意他學不學懂踩單車(平衡)、收拾書包(自理)、和朋友好好相處(社交)和理解自己的感覺(情緒)。其他的,一定可以慢慢學,而且就算學得不好,有了這些健康的習慣,也不用太擔心孩子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