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打破歐美壟斷 有望領先世界

2018-12-28
■蘇萌分享指,這是「子彈星系團」,為暗物質研究的著名目標。受訪者供圖■蘇萌分享指,這是「子彈星系團」,為暗物質研究的著名目標。受訪者供圖

「港大一號」衛星肩負多項太空科研任務,包括搜尋周邊巨大星系團中的暗物質、研究富含星系團中的熱氣、觀測太陽系中的彗星及太陽風與地球磁場的相互作用。蘇萌強調,透過取得第一手探測數據,香港及內地科學家便能打破以往只能依賴歐美衛星資料分析的被動局面,有望做出領先世界的太空科學研究。

暗物質探測是近年科學界熱門議題,蘇萌指,2014年歐美的太空望遠鏡曾偶然發現一個能量約為3.5KeV(千電子伏特)、懷疑與暗物質有關的訊號,惟當中仍有很多不確定之處;團體把握這個線索,專門針對1KeV至10KeV的範圍設計「港大一號」的軟X射線探測範圍,希望以第一手數據「對這個重要的暗物質疑似訊號,給出有效限制」,實現外國做不到的科學突破。

誕生源於日衛星遇意外

蘇萌又透露,「港大一號」得以誕生,其實亦源於另一顆衛星遇上意外;2016年日本曾以相同的暗物質科學為目標,發射名為「瞳(Hitomi)」的人造衛星,但短短一個月便「壽終正寢」,因為一點人為錯誤導致整個衛星解體。他指是次結果讓團隊意識到,未來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衛星針對相關暗物質問題,驅使他們構思發射自家衛星。

太空探索要求嚴謹,即使儀器99.99%正常只有一小小部分受損也可能讓整個任務報銷,風險極高。蘇萌指,所以「港大一號」亦會「分散投資」設計其他科學目標,提升衛星「性價比」及收穫機會,「尋找暗物質是最主要的目標,但我們亦希望它能帶來更多可能性」,其中一個方向便是研究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了解太陽系起源。他解釋,地球表面經歷長年變化,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及地球初形成時「蛛絲馬跡」早已遺失,而彗星(Comet)則仍保留很多關鍵訊息,「港大一號」將透過X射線更仔細觀察彗星成分,藉以分析太陽系形成時物質狀態。

另一方向則為研究太陽風,蘇萌指,「太陽活躍時會噴出很多高能量粒子(太陽風),容易令人類通訊衛星失效,2005年曾發生過一次大噴發,癱瘓大量衛星,需時數月才可恢復過來」。一般情況下,地球磁場能起到保護作用阻擋太陽風,「港大一號」將研究兩者的互動,希望能為這方面帶來更多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