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普通話自由談】港推普通話 佔天時地利

2019-01-22

香港回歸超過21年,港生普通話的掌握程度,仍時常被人評頭品足。歸根究底,是教學配套做得不足?還是學習者的心態出現問題?抑或學生的程度已經有所進步,只是社會察覺不到?

政府自回歸前後,有不少政策幫助學生學好普通話。上世紀90年代在中學已經開始增設普通話課,然後逐步增加;又推動「普教中」,中文科跟普通話的關係更加密切;2000年普通話又成為公開試的選修科目。

語常會在過去20年,單在推普方面,已然耗了不少公帑,成效卻不似預期。

香港的大專院校開設與中文相關的科目,部分以普通話講授,內容主要涵蓋普通話發音和語法。有些大學中文系的「出關」能力要求,又跟「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扯上關係。這麼多的措施和關限,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怎麼提不起來?

據統計,全球有500多間孔子學院,每年有超過5,000萬外國人學習中文,當然主要是普通話和簡化字。

這些數字都在反映學習普通話的需要,我不想說大勢所趨,但的確有其迫切性。部分香港學生對於「重新」學習一門語言會感到抗拒。

如果是外語的話,如日語、西班牙語,他們主動求學,或是因興趣,或是因工作需要;但學習普通話,則矛盾地一邊視為新習得的語言,一邊視為本已掌握的中文,一邊認為沒有需要習得新語,一邊認為掌握好粵語已經世界通行,甚至陷入非此即彼、二者只可存其一的誤區。

學習結合生活 邊睇戲邊學

其實,香港具有利於學習普通話的配套,香港學生亦有一定的中文能力基礎,要學習聲調較少、語法規範的普通話,當是佔盡天時地利。

現在內地影視作品風靡,內地藝人明星時時受到注視,從中吸取養分亦是一個方法。

把學習與生活結合無疑是最佳學習語言的方法,如果加上工作需要的誘因,必然大大加強學習動力。

例如公務員的入職要求,把普通話能力列入參考項目,或許可視之為一種動力。當然我們亦得照顧社會各界的不同聲音。■港專中文科講師區肇龍博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