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永寶萬年 > 正文

【鼓磬.音名】法鼓山舉辦多場禪藝活動

2019-01-31
■陸佑堂內,磬聲悠揚,莊重靜默。■陸佑堂內,磬聲悠揚,莊重靜默。

近日,法鼓山香港道場一連多天於香港大學及九龍會址,舉辦多場融合鼓、磬與音聲法門,名為「鼓磬.音色」的禪藝活動。

日本磬製作職人島谷好德及台灣鐘鼓匠人王錫坤,攜同親手製作的磬與鼓,渡海而來作交流,本港頌缽演奏家曾文通與擊鼓表演家張藝生、李子建,利用兩位大師的手藝品:磬、鼓,作現場演奏,讓入場觀眾近距離感受鼓與磬的原音及分享製作樂器與修行的關係、對音色的追求和音聲療癒等。

1月27日下午及晚間有兩場先後均假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內容包括:鼓磬演奏、茶禪、藝術家分享三個層面的劇場茶禪;1月28日的場次假香港大學研究生堂王賡武講堂舉行;1月29日的場次假法鼓山香港道場九龍會址舉行。28及29日的兩場,除聲音演出還加上藝術家對話講座。

筆者參與了首場「鼓磬.音色」禪藝活動,港大陸佑堂內近兩百的入場人士肅穆、靜默的分別端坐在蒲團席和座椅上,位置之側設有茶席,燭光繚繞,鼓磬演奏與茶禪同步穿插進行。鼓、磬同是傳統古老的敲擊樂器,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音樂效果。舞台上,多位藝術家的精湛表演,使磬與鼓不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其中一節,磬手先擊磬發出悠揚的磬聲,兩位鼓手也分別雙槌輕敲大鼓,慢慢的鼓手的鼓點越來越急,也越來越嚮;這時磬手轉以雙槌敲打背後的銅鑼,時急時緩,瞬間鼓聲似雷,鑼聲如雨,平靜的陸佑堂猶如刮起一場夏日雷雨。磬鼓等多種敲擊樂器的和諧呼應,產生出神入化的效果。

鼓磬演奏的同時,茶禪也穿插進行。茶師兩輪斟茶,一次添水,司儀站立舞台正中,舌吐蘭花,帶領在場人士以茶悟禪,回歸當下。每道斟茶添水,在座者都遵循司儀的指引,不急於飲,先舉杯聞茶,再小飲一口,茶湯稍停留口腔片刻,不理會茶香與否,或甜或苦,心中毋須作任何分辨,也不需要任何形容,有直接的感覺便可以了。茶飲完後將杯放回茶席上,從茶香、茶溫、茶味及品茶時的聲音去感受體驗身體各部位的感覺,上半身、下半身、不同部位的感覺;放鬆身體,環繞茶的心念起伏,體會感官和心緒的互動變化。

到了「藝術家分享」這個環節,由本港資深茶禪活動家、收藏家、泰華古軒主人麥溥泰主持,邀請日本磬製作職人島谷好德及台灣鐘鼓匠人王錫坤兩位大師,以及香港頌缽演奏家曾文通和香港擊鼓表演家張藝生、李子健再一次上台與全場人士分享大師們承傳家族工藝、推廣禪藝的心得。麥先生與大師的對答頗精彩和富有哲理、禪理,其中提及聆聽的一句話語「聆聽時要放鬆去聆聽,『聽』字旁邊是『一心』,要一心去聽就可以了,這就是禪修。」話語很淺白,引起眾人的共鳴與認同。

曲終人散,離場前各人雙手合十,微笑的與相鄰左右道別,短短的共處也是緣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