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及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對於《綱要》對本港市場的支持,時富金融優越投資部顧問黎永良昨表示,相關細節以香港、廣州和深圳受惠較大,香港主要加強了貿易、金融和服務行業,而深圳和廣州則分別提升了高科技、傳統工業等。他預期,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細節出台後,具有大灣區概念的股份短期會受刺激,如涉及物流、金融服務、高科技和5G業務的股份。
此外,《綱要》又提到會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黎永良認為,此概念相信是可以做到,但運作上可能會遇到困難。至於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會否和本港股市構成競爭?黎永良表示,港澳兩地不會構成競爭,因為結算的貨幣單位不同,相反對內地的股票市場如深圳股市就會造成競爭,因為同樣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
中銀:「含金量」高機遇巨大
中銀香港總裁高迎欣也認為,《綱要》正式公佈,標誌着粵港澳合作進入一個由國家規劃帶動、各方深度合作的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綱要》強調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含金量」很高,將給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學者:港可制定綠債國際標準
另一方面,《綱要》提及支持香港打造成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及MBA課程協理主任、香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顧問陳鳳翔昨表示,綠色金融這方面的工作香港一直有做,今次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提及支持香港打造成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他認為香港擔當的角色,是制定一套具國際水平的標準、認證,以及制定綠色金融債券評級標準,然後再將一套具國際水平的標準、認證複製到大灣區其他城市。
此外,陳鳳翔認為,企業在港通過綠色金融債券等工具成功融資獲得資金後,可將資金帶到大灣區的城市投資,如投資基建、水資源或新能源等,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