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中銀:大灣區規劃增金融業機會

2019-02-21
■鄂志寰稱,大灣區金融服務需求將更加綜合化和便捷化。 資料圖片■鄂志寰稱,大灣區金融服務需求將更加綜合化和便捷化。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多項政策,包括有序推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獲得本港業界積極回應。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指出,大灣區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將推動區內中產階層快速崛起,為灣區金融業帶來更多的個人業務機會,包括銀行貸款、發債、保險、上市集資和財富管理等業務,同時,大灣區金融服務需求更加綜合化和便捷化也要求區內銀行加快服務轉型,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

鄂志寰昨發表題為《從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看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作用》的報告,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是四個中心城市之一和三大發展極點的重要支撐,既有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傳統優勢,也將逐步形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新優勢,兩大優勢相輔相成,在共同推動灣區建設的同時,提升香港經濟的活力。

應快速建設跨境聯動機制

她認為,香港金融業應抓住機會,全面快速提升跨境金融聯動機制、服務品種和服務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框架下,區內銀行可以為北上港人提供開戶便利、支付便利和匯兌便利及理財便利等,為香港居民提供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務的方案,推出大灣區主題系列銀行卡服務和跨境繳費服務,區內銀行的服務領域將能覆蓋粵港澳三地衣、食、住、行的多元化消費場景,讓大灣區居民輕鬆繳納異地水費、學費、物業費、醫療費等民生費用。

港國際樞紐地位將續提升

具體而言,首先要發揮傳統優勢,為大灣區建設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香港將繼續鞏固和提升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有利於香港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

目前,粵港澳銀行業總資產超過42.7 萬億元人民幣,銀行存款總額高達4.7 萬億美元,均超過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12 家港資銀行在廣東開設了180 多家分支行,粵資銀行在香港擁有80 多個營業網點;赴港上市的粵企接近200 家,名列各省市之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服務規模不斷上升,廣東跨境人民幣收付約佔全國四分之一。

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新優勢

其次, 規劃綱要提出充分發揮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及相關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支持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毗鄰的深方科創園區建設,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合作區。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培育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為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提供支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