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才證券研究部分析員 黃澤航
農曆新年后,內資券商股春意盎然,走勢傲視群雄。實際上,自去年10月底與大盤同步見底後,內資券商股表現就一路領先,於今年1月份初,再度發力,帶領大盤重拾升勢,直至近期,在市場追捧情緒迅速升溫下,進入急升階段。
據萬得終端顯示,從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2月22日,內地券商指數(A股)累計升幅近六成。今年年初至今,次新股中信建投(601066)成為領頭羊,累計漲幅近九成,按總市值前五(從高到低)排列,中信證券(600030)、華泰證券(601688)、國泰君安(601211)、海通證券(600837)、申萬宏源(000166)漲幅分別為40%、38%、28%、44%和32%,均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表現17%。
由於主營業務和資本市場表現密切相關,當市場預期好轉時,券商股通常會領先於市場觸底或發動行情,有一定先行意義。當前,在金融環境好轉和政策支持下,加之低基數效應,券商股業績好轉預期強烈,估值得到快速修復。
行業受惠資本市場改革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罕見地以百字提及資本市場改革,旨在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筆者分析認為,主要措施包括:
(1)引入更多的投資者,實現多元化。例如,提高和擴大QFII和RQFII額度與投資範圍;致力提高MSCI、FTSE等納入A股的外資持股比例;支持內地險資、養老金、銀行理財公司、私募入市等;
(2)改善市場交易環境,激活成交。例如,放鬆衍生品交易限制;進一步鬆綁股指期貨交易;完善A股停牌和退市制度;鼓勵上市公司增持股份;放鬆兩融限制;減少交易干預等;
(3)加強市場融資功能。例如,創設科創板,推行註冊制;放鬆合併重組和定向增發限制;創設CRM支持企業債券發行以激活債券市場等。
業務打開空間提振估值
自2015年內地股市瘋牛後,內地資本市場同樣經歷着供給側改革,多個方面的政策和監管趨嚴。不過,從去年底以來的基調和措施來看,不少政策正在鬆綁,鼓勵的政策正在增多,為內資券商業務的發展打開了空間,亦提振了估值。
至於,金融環境好轉,則直接帶動資金入市,提振市場和業績預期。當前,內外金融環境正逐步由緊趨鬆,穩槓桿向加槓桿傾斜。節前美聯儲釋放強烈鴿派信號,全球流動性有望營造重回寬鬆的氛圍,加之年初,內地貨幣和財政政策超預期發揮,1月社融增量、新增人民幣貸款和M2表現超預期,釋放寬信用訊號,利率下行支持風險資產估值提升,內外資先後湧入股市。
將續得益融資環境轉暖
數據顯示,年初以來,北向資金、機構倉位、兩融餘額、和滬深兩市成交的顯著回升,正推動着指數快速上行,加之多元產品將推出,預計帶動券商經紀、資管和投資業務好轉,而隨着股債融資環境有望轉暖,綜合能力較強的頭部券商料將受惠顯著。(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