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郭若溪 報道)香港文匯報2月20日率先獨家報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醫學院和醫院的計劃,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昨日在傳媒春茗時繼續透露有關消息,指該醫學院將沿用香港教學思維及教材,看齊香港的國際級醫科教育水準,預計需時一至五年成立,主要錄取有意在內地執業的內地高考生,期望招生水平能與復旦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頂尖醫學院相當。
入學難度與復旦相當
根據規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附屬醫院包括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同時擬建設一間國際化、高水平的直屬醫院。醫院的遠景規劃是建立附屬醫院至少3家,床位總數不低於5,000張。
段崇智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為香港科研和學術界帶來了「非常難能可貴的機遇」,中大一定會把握機遇,與大灣區內的城市互補優勢,加強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設醫學院及教學醫院一事,他強調,計劃的目標是提升大灣區醫療服務至國際水平,選址或於中大龍崗校園附近,重申不會動用教資會資金聘用或影響中大醫學院人手資源,預計該校畢業生重點是為大灣區服務。他又透露,該醫學院將沿用香港教學思維,套用香港教學教材,以保持原有學府教育質素,料需時一至五年,而招生對象預計主要為通過高考升讀大學的內地生,預計入學難度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相當,學生畢業後會取得內地執業資格,而非成為本港註冊醫生。
提供醫療保障和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也提出,創辦醫學院的意義有三點,通過整合大灣區的醫療和教育資源,成為大灣區在教育和醫療領域合作的典範,譬如港中大(深圳)醫學院與香港某一醫院在某個項目可以合作。為大灣區培養兼具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作為大灣區的重要民生工程,為大灣區創造更好的醫療環境;為大灣區的長遠發展提供醫療保障和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認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可放諸全球招聘醫生、教授,不認為對香港醫療人手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