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兩會前瞻】突破科創瓶頸 攻堅核「芯」技術

2019-02-28
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已連續多次排名全球第一。圖為2018年5月,中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原型機首次亮相。資料圖片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已連續多次排名全球第一。圖為2018年5月,中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原型機首次亮相。資料圖片

科技發展迅猛令國人振奮 保持清醒頭腦免受制於人

2018年,美國對中興禁運芯片等事件,引發中國輿論場對自主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討論與反思。更多人意識到,中國目前仍面臨重大的科技瓶頸,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科技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創能力尚有很大上升空間,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並未完全改變。「加快、加強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已成為科學界的共識和努力方向。全國兩會即將在3月初召開,代表、委員就核心技術攻關問題提出哪些真知灼見,備受各界關注。■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迅速,令各界振奮。然而,2018年4月,美國對中興的芯片禁運事件,卻如一劑清醒藥,讓人們看清,中國部分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依然受制於人,龐大如中興般的跨國企業仍被「卡脖子」。

事實上,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基礎研究提速 多成果引關注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不僅是在通訊芯片領域。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預測所所長王革表示,2013年對1,500餘項技術進行的一次調研表明,中國領先的技術195項,並行技術355項,跟蹤技術599項,面臨的主要短板集中在製造、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醫藥等六大領域。

上述調研距今已有五年,五年來,中國科技迅猛發展,成績斐然。在戰略高技術方面,中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系統完成基本建設,超級計算機連續多次排名全球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基礎研究在這五年進入快車道,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升空,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等成果引起全球關注,在量子信息、中微子、納米、空間科學、幹細胞等方面,中國的原創性基礎研究都取得長足進展。

成績雖耀眼,問題亦凸顯。在中興事件後三天,官方媒體《科技日報》以「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為引題,推出一組35篇報道,系統性介紹當前中國仍受制於人的核心技術、關鍵領域。從難以望先進技術項背的光刻機,到依賴進口的重型燃氣輪機,以及尚是智能製造「無人區」的核心工業軟件領域等這35個領域,只是中國被「卡脖子」情況的「冰山一角」。這也成為輿論的轉折點,令人們開始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科技水平。

規劃清晰路線 「鬆綁」科研人員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站在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緊迫性,就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出要求、作出部署。這次會議,被認為是為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這一目標規劃出清晰的路線圖。會議提出,要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形成更有針對性科技創新的系統佈局和科技創新平台的系統安排,形成推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強大合力。

在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中,人的因素被高度重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在於有效發揮人的積極性,要發揚光大『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會議指出,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權激勵,要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選好用好領軍人物、拔尖人才,加大高技術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在此之後,多個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的政策出台,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造出更好的環境。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範式發生新的變化,全球創新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國科技創新已進入戰略性轉變的重要關口。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抓住歷史性的機遇,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