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啟剛倡改變「北上」概念 委員要給港青樹立信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兩會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昨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表示,必須要改變去大灣區發展是「北上」的概念,其實這是家的擴大和延伸。
「乘高鐵從尖沙咀去福田、深圳只需20分鐘,通過港珠澳大橋去珠海只需1小時。」他說,「要跟香港年輕人強調『一小時生活圈』,要打破『過境、過關』這種心理障礙和隔膜。」
提升教育有助認同
他笑着表示,香港人經常開玩笑說深圳往北都是北方,但大灣區肯定不能用「北上」形容,「比如以前是兩居室,現在變了疊層別墅,其實並沒有離開家,沒有出門,只是家變大了、房間多了而已。」 同時,他提到去年10月份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香港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持認同和一般認同的高達83%,其中,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的年輕人,認同感也越高。因此,提升教育在以後大灣區的建設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不習慣」是因不了解
霍啟剛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對香港青年一個很大的機遇,但改變他們的心態很重要。他稱,現在大部分香港年輕人都比較認同大灣區潛在的就業創業機會,也知道大灣區成本較低、市場空間較廣,但由於對家人朋友分離或者對內地生活不習慣等方面的擔憂,他們仍然不太會選擇去大灣區發展。他認為,這些「不習慣」還是來自不透徹的了解,所以在政協委員履職時,要把基本功做好,要把基礎建設好,建立青年人對國家、對大灣區的信心。
說起信心,他認為,主要來自兩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了很多經濟、民生,尤其是有關青年人發展、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創新策略,給了我們穩步發展的信心。」他說,「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又給了我們『能打硬仗』的信心,沒有什麼是不能過去的。」
「有信心,才願去闖」
他希望通過香港所有的政協委員將這兩個信心帶回去給年輕人,講好大灣區的故事,「這是最基本的,他們有信心,才願意去闖。」他提到,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多次強調,大灣區的規劃是以人為本,尤其是聽取了港澳人士和青年人的聲音,是以他們為中心的。
「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國家是願意為他們投資的。」他說,「給香港年輕人樹立信心,也是港區政協委員回去要做的。」此外,他強調,一定要加深交流,而且要更精準、更高效地舉辦更多交流活動。「目前是香港去內地交流的單向比較多。」他說,「大灣區建設中的人才流動,應該是雙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