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科學園旗下生物醫藥科技公司作基因檢測。 資料圖片
出台科研倫理法規 引導約束科研活動
科技本身就是雙刃劍,人工智能、基因編輯,帶來的是人們在工具、能力方面的進步與延伸。但同時,生物識別會不會造成隱私問題?基因編輯也是,它有利於我們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方法,但實際上我們對基因編輯還知之甚少。
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轉化都要求科學家對社會和自己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約束, 今後將繼續出台涉及科研活動倫理、學風作風等相關文件或法規,讓科學界多一些理性的人、知道敬畏的人、規規矩矩的人,少一些為了名利甚至個人感覺,而無顧法律法規的人。
科研經費「包乾制」不是錢撒開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改革的重點就是怎麼樣以激勵、信任為出發點改進管理。看到包乾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一種責任,信任越大,實際上責任越大,授權越多,壓力越大。所以,不是有錢就撒開了用,自己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被信任?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