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籲盡快啟動前期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前日下午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迅速引發會內會外熱議。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講話時指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前日的講話將讓兩岸融合發展趨勢被推向新的高度。「連接台灣海峽的跨海大通道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前期準備最少需要十年。」孟凡超說,港珠澳大橋的經驗增加了在台灣海峽建跨海大通道的信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 兩會報道
在孟凡超看來,台灣海峽通橋在兩岸已經具有充分的民意基礎。「從2007年開始,兩岸民間就針對台灣海峽通道舉行了研討會,並形成機制,目前已經舉行了11屆。這個研討會雖然都是技術層面的探討,但是兩岸民間特別是學術界已經有充分的共識,那就是台灣海峽的跨海通道應該建設,特別是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之後,中國橋樑設計和建設方面的能力皆位居世界前列,修建跨海通道在技術和資金方面都不成問題。」
學界提四種方案
孟凡超已經多次受邀出席台灣海峽通道的研討會。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去年8月的研討會上,兩岸的專家基本上有了共識。目前,兩岸學界關於台灣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議方案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北線的福清-平潭島-新竹;中線的莆田笏石-南日島-苗栗、崇武-彰化以及南線的廈門-金門-澎湖-嘉義。
提議以北線試水
孟凡超表示,他個人認為最可行的應該是公鐵分建、北公南鐵、橋隧組合的方式,「公鐵分建即鐵路與公路分開建設,北公南鐵就是北線公路南線鐵路,可以先從北線建設,建造方案可以採取橋隧結合。」
「因為北線在三線之間距離最短,規模較小。大約為122公里,而且目前平潭與大陸之間已經有三座橋,前期準備的基礎條件比較好,在北線先用橋島隧組合的方式建橋實施難度也相對容易。我們業內將公路橋稱為『接地氣』的經濟交通方式,成本也低,挑戰、風險、難度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北線建成之後可以成為南線的試水之作。」孟凡超說。
孟凡超表示,北線公路橋可建成雙向十車道,以滿足兩岸居民往來需求。待南線鐵路橋建成之後,將在台灣海峽形成一南一北、北公南鐵的合理佈局,足夠輻射到台灣島內所有腹地。
從業數十年的孟凡超分析,一般的橋樑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只需要一兩年時間,港珠澳大橋因為工程複雜而費時長達6年,「台灣海峽通道需要的前期準備時間更長,至少要十年。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工程技術方案、工程技術標準、地質、司法等等,涉及的內容特別多,現在就應該馬上啟動前期程序,如果等到兩岸政治關係非常成熟再啟動,那就太遲了。」孟凡超說。
倡「小通道」打頭陣
孟凡超指出,與台灣海峽跨海大通道相比,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橋被稱為「小通道」,也是當前最可能實現的,可進入實質性推動的工程。
「現在條件已經很成熟了,隨着兩岸共享融合時代的到來,在這裡實現通橋是完全可以的。此外,馬祖-連江也可以通過先建島再建橋的方案實現。」孟凡超說,這兩個「小通道」可以成為台灣海峽跨海大通道的「前奏」。「小通道速度可以更快,大通道前期工作可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