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再予灣區優惠政策 合資格人士享稅差補貼
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已經實施5年的「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政策將正式擴至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9市。1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對於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廣東省、深圳市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予以補貼,且補貼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今後,獲得認定的香港人才赴廣東工作,便不需要考慮稅率差異了。
財政部稅政司、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負責人(下稱負責人)表示,政策的出台,使得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人才實際的稅負水平明顯降低,對於大灣區廣聚英才將起到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根據通知,相關辦法的執行時間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稅差補貼免徵個稅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中央再推出便利港澳居民內地發展8項措施,其中便包括為境外(包括香港、澳門)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此次,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文,是對該政策的落實及進一步細化。
根據該通知,廣東省、深圳市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同時,明確適用範圍包括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和肇慶市等大灣區珠三角九市。
記者發現,其中內容豐富,明確實施範圍為在大灣區9市工作,且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而其稅率有具體規定和指向,即對標香港個人所得稅,對差額進行補貼。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單個人的差額可能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通知明確這部分金額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稅務總局就該政策答記者問時表示,新政旨在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吸引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來大灣區工作。這一政策,使得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人才,實際稅負水平明顯下降,對於大灣區廣聚英才將起到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人才認定料再細化
至於高端和緊缺人才如何認定,財政部、稅務總局指,將按照廣東省、深圳市有關認定辦法,這樣可以使優惠政策與地方實際需求相吻合,更好發揮政策激勵效果。
記者根據廣東省政府此前發佈認定辦法,知名獎項獲得者或高層人才計劃入選者、外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創新創業類外籍高層次人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專長並為廣東緊缺急需的人才四類人,屬於外籍和港澳台高層次人才,而每類下又有數十個細分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廣東省政府「一號文件」中,明確珠三角九市可按內地與境外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這也意味着,在省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認定辦法下,各地可根據產業特點和特殊人才需求,制定各自相關人才的認定細則,自主權下放地級市甚至縣區。接下來,廣東及深圳市或出台外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認定辦法,對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