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人民大學:扶貧財政壓力將減少

2019-03-17
■報告稱,未來扶貧財政壓力將減少。圖為3月2日,在貴州榕江縣忠誠鎮王嶺村砂糖橘種植基地,果農在裝運砂糖橘,努力實現脫貧增收。 資料圖片■報告稱,未來扶貧財政壓力將減少。圖為3月2日,在貴州榕江縣忠誠鎮王嶺村砂糖橘種植基地,果農在裝運砂糖橘,努力實現脫貧增收。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9年第一季度)」昨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發佈論壇主報告《精準扶貧政策效果評估》稱,未來扶貧財政投入壓力將減少。報告建議,優化精準扶貧體制,堅持綠色發展與產業扶貧相結合,並設計和推廣勞動力激勵計劃,提高貧困戶勞動供給。同時,應從扶貧向社會保障轉變,將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體系,並重視中長期評估。

報告發現,尚未脫貧人口的突出特徵是地理位置偏僻,遠離市場,家庭結構老齡化、人力資本低,患病和殘疾家庭超過一半;基本生存條件有待提升,飲水困難、居住危房較多、生產性用電難以接入、醫療條件,教育條件較差等。

研究發現,基層政府通過體制變革,有效實現了精準識別窮人,精準識別個體需求和公共偏好;在政策組合及效果方面,精準扶貧政策有助於人力資本積累和要素生產率提升;財政支出方面,經過4年的持續大規模投入後,基本預期未來財政投入壓力將會減少。目前,返貧風險集中在因殘致貧的家庭。

籲建「三位一體」體系

報告建議,構建「體制-增長要素-可持續發展」的「三位一體」扶貧體系,用以制定和完善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首先是要優化精準扶貧體制,在頂層設計中考慮基層的差異性,將現行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拓展為包含貧困戶評議在內的「五議兩公開」工作法。

其次是要堅持綠色發展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第三,是設計和推廣勞動力激勵計劃,提高貧困戶勞動供給。促進大城市與貧困地區的幫扶對接,支持鼓勵資本下鄉並輔之以EITC補助計劃。

須重視中長期評估

報告還建議,從扶貧向社會保障轉變,將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將最窮的1%群體,轉移給一般性的救助機構。

另外,還要重視中長期評估。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精準扶貧政策還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途徑,為貧困戶中長期發展提供條件,而這一效果究竟如何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評估。

因為以2018年出生的孩子來看,精準扶貧的人力資本效應最快也要在2036年才能得到檢驗;從農戶和企業的發展來看,精準扶貧中的基礎設施投資效果也需要一定的年份才可以檢驗。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