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就業居住剛需大 憧憬推便利生活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出台,刺激港人北上置業的興趣,不過大灣區其他10個城市各有不同置業限制,包括限購、按揭等等,而價錢亦受不同調控措施影響讓投資價值下降,令港人熱情有所減退。有業界人士指,現時大灣區城市之間置業路障較多,各地政府之間亦尚未為各城市居民置業提供更多便利,故目前未見港人大規模投資大灣區,未來要視乎政府是否推出相關措施才會推動兩地流動及置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李耀智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後,加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使大灣區城市的投資價值備受看好,尤其大橋周邊城市的詢問度上升。不過,由於內地政府並不主張物業炒賣,在目前經濟前景仍未明朗下,加上各城市調控依然,短期內看不到內地物業價格大升的可能,故在大灣區推動下,未來相信以剛性需求成為置業主力。
李耀智續說,暫時未有關於港人在大灣區置業的優惠措施,例如稅收、按揭等,故此各城市樓價不會出現短期上升的情況。他看好大灣區之中深圳及廣州的樓價潛力,但兩地入場門檻都較高,至於周邊二、三線城市中,他亦看好佛山,以及樓價低水的惠州、肇慶和江門等,但這些城市將來的潛力要看其於大灣區所扮演的角色。
今年灣區樓價料升逾5%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表示,港人到內地購置物業,需留意不同城市之間設有限購令或轉售限制等,雖然條款較複雜,但他不認為是不歡迎外資,只是必須做好諮詢。
紀言迅較看好大灣區內的中山及江門,因為地理上靠近港珠澳大橋,但樓價卻較落後,較易找到優質盤源。他相信,隨着大灣區不斷發展,未來越來越多人會於內地工作,並需要在內地居住或置業,而內地人才來港亦需要住屋,再加上退休人士亦可能因為基建帶動而到內地城市退休,將推動各城市房價,預計今年大灣區內的城市樓價可望有5%至7%升幅。
他認為,短期內到大灣區置業的人仍會以有實際住屋需求的人為主,無論內地客或香港人都不會一窩蜂走去買樓,未來要待內地推出更多相關措施,才會有更多港人北上置業。他建議,港人到內地投資可購買本港發展商品牌,以及鄰近已成熟交通總匯的地方更為合適,二手物業雖然性價比更高,但要更細心留意樓盤資料及周邊環境。
商廈升值潛力備受看好
紀言迅稱,大灣區區內的商業房地產,特別是寫字樓、產業和科技園類型工業地產、倉儲物流地產等將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更多商業機遇也會接踵而來,升值潛力可看高一線,更多日常生活和商務往來亦會帶動零售業增長。可以預見,機構投資者、銀行和開發商將活躍在大灣區內資本市場和投資市場上,區內優質的投資產品將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普縉高級合夥人(商業估值)王俊文表示,香港寫字樓租金近年升幅誇張,對於貿易成本來說相當沉重,大灣區在長遠而言將會是一個解決方案,因為在人才及企業流動下,可以把一些企業挪至大灣區,無需逼在一個地方。
他說:「以後成個生態會好唔同,因為交通配套未試過咁完善,所以將會改變商業運作、個人生活、社會各方面,會係我哋過往經歷過,但又未經歷過的一切,情況就好似我哋近年逐漸適應網絡購物、高鐵等等,交通距離縮短後,大家聯繫更緊密,香港整體金融及房屋發展,係會有一個幾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