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香港虛擬銀行輕裝上陣,有人估計會專攻近年方興未艾的移動支付,即「電子錢包」市場,可以自行發展或夥拍市場上現時的電子錢包公司,開發各種針對網購、商戶及個人的移動支付方案。
事實上,香港人對於移動支付的應用愈來愈習慣。生產力局去年公佈的「AlipayHK智慧支付普及指數」顯示,普及指數為53.9 (最高為100),高於50的分界線,反映智慧支付在港漸成型。約三成受訪市民曾使用過手機支付,當中25至34歲人士對智慧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超過九成受訪零售商戶現有提供非現金支付渠道,最常見的渠道為信用卡簽賬(81%),其次為手機支付(43%)。
「電子錢包」在香港可謂百花齊放,根據生產力局去年7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當中以兩大內地支付龍頭支付寶(用戶佔22%)及微信支付 (用戶佔19%) 搶佔了大部分市場,其次是Apple Pay(用戶佔13%)及Payme(用戶佔8%)。事實上,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已經發放了16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虛擬銀行可接通轉數快
金管局去年9月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更接通了不同移動支付工具和銀行之間的轉賬服務,並支持港幣和人民幣兩種貨幣,目前轉數快已有逾240萬個登記,期望系統使用不斷提升。日後虛擬銀行服務的機構亦可加入轉數快系統,令其發展移動支付時更方便。
雖然港人對移動支付接受程度提升,惟生產力局的調查亦指,香港市民最常用的支付渠道仍以現金為榜首(99%),手機支付則只佔20%,與內地城市覆蓋達九成以上的手機支付相比,香港仍有很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