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映雪囊螢】漢賦愛用僻字 拋書包不易讀

2019-04-03

常聽說中國文學的體裁有「詩、詞、歌、賦」,其中「賦」,即是流行於漢代,一種介於詩與散文間,用以敘事、寫景的韻文。因盛行於漢魏六朝,所以又稱「漢賦」。

漢賦上承《楚辭》,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制,融合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下啟六朝駢文的綺靡之風。漢賦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則常用於抒情描寫。漢賦的名篇有漢代揚雄《羽獵賦》、魏時曹植的《洛神賦》等。

漢賦興起,也跟儒家思想的影響有關。儒者認為賦能「抒下情而通諷諭,宣上德而盡忠孝」,有教化作用,漢賦因而受廣大士人推崇。

漢賦的內容,取材廣泛而駁雜,既有羽獵、山海、述行等,也不乏歌頌帝王功德,描述宮廷生活,諸如田獵車騎,宮室苑囿,錦衣美食,音樂歌舞者。有時,漢賦也有諷諫或勸戒之意味。

漢賦的形式,多韻散結合。開首序言和結尾辭多不押韻,正文部分則大多押韻。詩體賦的句式多為四言,騷體賦則常沿襲楚辭作法,且常用「兮」以表達感嘆,或紓緩節奏。

漢賦的風格,特點在於辭藻華麗,好鋪陳誇飾,用排偶,「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常用艱深冷僻字詞以顯學識,文辭優雅、便於誦讀,卻艱深難懂。《三都賦序》就認為漢賦「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漢賦在中國文學史中,有劃時代意義,對後世文人也影響不小,然現今香港學生甚少接觸機會,甚至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學子也未必讀過幾篇漢賦。然而,我們常用的成語「洛陽紙貴」,其實跟漢賦很有關係。

西晉時期的左思,自小被人認為才資平平,甚至他的父親左雍,自左思年少時就看不起他,甚至對人說成年的左思,才學還不如他自己小時候。左思聽到很不甘心,便發奮讀書。後來左思因緣際會,得以接觸不同文人雅士,學養、寫作技巧也漸漸提升。

後來,他讀了兩篇名作-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覺得文風華而不實,於是打算借鏡兩篇名賦,以三國時期的魏都洛陽、蜀都成都、吳都建業(今南京)為題材,另作一篇《三都賦》。

左思花近十年時間收集、整理歷史地理資料,終寫成了《三都賦》。但當時左思名聲不響,故不少文人如陸機等都對此篇嗤之以鼻。後來得皇甫謐親自為《三都賦》作序,並有名士張載、劉逵為《三都賦》作註,《三都賦》因而名聲大震,由於當時印刷術未盛,眾多百姓傳抄導致洛陽紙價大漲,因有「洛陽紙貴」的千古美談。

本來貶低《三都賦》的陸機再次拜讀,也終肯定其價值,更打算自己仿作一篇《三都賦》,但覺得自己無法超越左思,只好放棄,這便是「陸機輟筆」之典故了。

■迪尼路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