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大灣區快線】粵逾千套免稅進口科研設備可共享

2019-04-30
■准予免稅進口科研設備「開放共享」的政策實施滿半年,大型進口免稅科研設備在更大範圍內得到使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准予免稅進口科研設備「開放共享」的政策實施滿半年,大型進口免稅科研設備在更大範圍內得到使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科技部和海關總署關於准予免稅進口科研設備「開放共享」的政策實施滿半年,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成效明顯。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從廣州海關獲悉,該海關共已為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辦理「開放共享」進口減免稅設備1,100多套,已有近百個高校及科研機構受益,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減免稅設備資源實現依規共享、能享盡享。

對於擁有進口設備的大型科研單位來說,按照以往的政策規定,海關監管期內的減免稅科研設備使用範圍、地點都有嚴格限制;如果減免稅申請人以外的其他單位想要使用,要按照移作他用的時間辦理海關手續、補繳相應稅款,不僅程序麻煩,而且限制較多,基本只能進口單位自家使用,難免存在閒置浪費。

2018年10月30日,科技部和海關總署共同出台《納入國家網絡管理平台的免稅進口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辦法(試行)》,准予免稅進口儀器設備在納入統一管理以及提前向海關申請的前提下,持有單位可通過國家網絡管理平台向社會「開放共享」。

提高利用率

防重複購置

今年第一季度,廣州海關為轄區8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審核進口科研設備貨值共6,593萬美元(折算人民幣約為4.4億元),增長13.7%,實際減免關稅及增值稅1.15億元,增長28.9%。享受減免稅政策的設備主要用於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教學研究。

免稅進口儀器設備向相關科研單位開放共享,不僅有效提高了利用率,還避免了不同單位的重複建設和購置。暨南大學設備管理處人員張以科表示,該校近期向廣州海關申請將一台價值人民幣339.3萬元的分選型流式細胞儀用於「開放共享」。在海關的支持下,先後有8家單位得以免費使用該設備,使用時長達3,630小時,節約了大筆設備購置和使用費。

粵港聯合科研機構直接受益

大灣區珠三角地區有大量粵港高校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和科研平台,透過該政策,香港高校亦直接受益。

如暨南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組建的「神經科學和創新藥物研究」等項目,海關為進口減免稅科研教學設備提供快速審核服務,完善後續監管,細化操作指引,便利通關手續辦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