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百萬物種瀕滅絕 威脅人類存亡

2019-05-07
■人類存亡受威脅。 美聯社■人類存亡受威脅。 美聯社

聯國重大報告 促全球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模式

聯合國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過度發展,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加上受氣候變化影響,令100萬種動物和植物在未來數十年面臨前所未有的滅絕危機,甚至威脅到人類存亡,全球各國需徹底改變現時的經濟發展及消費模式,才能扭轉這趨勢,「必須拯救大自然以避免人類滅絕」。這份報告由各國科學家經過3年研究後合力撰寫,被視為至今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最全面報告,具重大參考價值。

昨日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年度會議上,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發表這份長1,800頁的研究及評估報告,報告由450多名研究人員撰寫,並獲得約130個國家的代表認可,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報告指出,人類過度砍伐森林和開發土地,發展為農田和城市,令動植物失去棲息地,估計陸地3/4和海洋2/3生態環境已大幅改變,令物種難以生存,加上過度捕魚、無視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均削弱生物多樣性。

未來數十年現危機

報告引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3月公佈的數據,指出在生物學家研究的10萬個物種中,約2.7萬種屬瀕危或已絕種,所佔比例超過25%,當中一半為植物,哺乳類動物則佔約1,200種。若以人類已知的800萬種物種為基數作推算,可預計全球約100萬種物種會在未來數十年面臨滅絕危機。報告指出,相較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目前生物物種的消失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可能使地球陷入自6,600萬年前恐龍絕種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

氣候變化損生物多樣性

報告亦指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如氣候暖化令物種類別減少,從而令植物數目變少,更多二氧化碳在大氣層積聚,加劇全球暖化。若全球溫度上升攝氏0.5度,珊瑚礁數目便會減少7成至9成,故需要雙管齊下,同時致力應對氣候變化和保存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小組負責人沃森表示,這份報告不但關於如何避免動植物陷入滅絕,同時表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需實施系統性變革,尤其在食物方面,但沃森認為,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可能非常巨大。 ■綜合報道

物種滅絕五大成因

陸地及海洋環境改變

■自工業時代以來,人類已改變了全球75%的陸地及66%的海洋生態環境。

捕獵捕撈

■單在2015年,全球1/3海洋資源遭到不可持續水平的捕撈。

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影響了近半受威脅哺乳類物種及1/4鳥類。

污染

■現時海洋塑膠污染較1980年嚴重10倍,每年平均有3億至4億噸垃圾進入全球水域。

入侵性外來物種

■全球各國的人侵性外來物種數量自1970年以來增加70%。

資料來源:IPBES報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