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滬老中青三代畫家聯展紀念建國70年 多樣藝術技法合奏愛國心曲

2019-06-04
■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集結了滬上老中青三代35位藝術家的《「以春天的名義」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藝術家作品邀請展》早前在上海海派藝術館開幕。百餘件作品涵蓋了油畫、雕塑與當代藝術,較為全面的展現了滬上美術界七十年來的發展。■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忠實記錄城市發展

如何來體現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成就?如何讓喜慶的題材規避宣傳口號式的舊俗?如何展現上海國際大都市海納百川的精神風貌?不少畫家不約而同選擇了以身邊所見所聞作為題材。他們透過人物、風景、建築等主題,運用寫實、意象、抽象等技法,展現了海派藝術善於積累和沉澱,又善於突破慣性思維的創新傳統。

在諸多參展作品中,外灘是很多藝術家的選擇。能夠遠眺浦東的和平飯店、標誌性景觀天文台、外白渡橋、黃浦江上停泊的船等,還有多位藝術家選擇全景入畫,深刻演繹出歐陽修文中的意境「四時之景不同,其樂意無窮也」。

當然,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也總有歷史風貌需要被保護和記憶,因此也有不少藝術家挑選了舊景和老城。如黃阿忠的一幅《通往浦東》和另一幅《老城廂》放在一起,引人無限遐思。陳燮君選擇了與自己人生有不解之緣的景致來描繪:《兒時記憶》是他以前居住過的安培洋行大樓,如今的「外灘源」所在地。《城市足跡館》則是他對於這座城市的貢獻--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足跡館由他主持策劃,給千萬觀眾帶來了美好回憶。

關注「一帶一路」風景

參展35人,作品數量過百,這意味茖C一個藝術家幾乎都要推出不止一件創作。這也給了他們展示基本功的機會。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既有大開大合的風景,也有細緻入微的人物。即便是一個人的創作,在不同風格、題材和尺寸之間遊走並沒有顯得不習慣。如旅居加拿大的王永強,帶來了衝擊力極強的歷史題材繪畫《木蘭頌之征途》,金戈鐵馬的錚錚聲彷彿就在耳畔,轉眼又可以被他的《安大略湖之夏》帶回和平與寧靜。留學美國的顏冬麟創作的大幅人物畫《馮友蘭》也是展覽中奪人眼球的展品之一,無論是畫面的光影還是人物表情動作,都會不由自主把人拉進歷史。但轉而再去看他的另一幅大作《上海人民廣場的天際》,則讓人想到未來......

另外,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風貌和歷史故事的描繪也成為近年來上海藝術家的聚焦點,這是在以往的畫家聯展中不多見的--88歲畢業於魯美的老藝術家廖炯模的《天山腳下》、王永強創作的《塔吉克新娘》、徐偉德的《加勒比海賣花女》、隋軍的《查理大橋》、賀壽昌的《中國商船來了》等等,都出自藝術家實地采風和寫生創作,讓觀眾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和不一樣的人。畫家們的足跡遍佈「一帶一路」沿線,也展現了中國藝術家對於世界潮流的及時把握。

僑界畫家掀歸國熱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參展的藝術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有海外留學的經歷,有些接受了歐美市場挑剔的眼光檢驗而獲得認可。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以大師陳逸飛為代表的一大批留學生畫家又掀起了歸國創作的熱潮,逐漸形成了僑界畫家這一個特殊群體,也為中國文化的走出去發揮了獨特作用。本次畫展也給了這群畫家抒發愛國熱忱的一個機會。

展覽藝術顧問之一、上海僑界油畫家聯誼會負責人陳逸鳴表示,正所謂海納百川,聚沙成塔,藝術是沒有界限的,藝術作品更是天馬行空般的自由表達。近年來,國家的繁榮富強又鼓勵茈L們拿起畫筆,在藝術情懷的感動和感召下揮灑豪邁,盡顯本色。

陳逸鳴還介紹,本次大展藝術作品層出不窮,老藝術家們起茤茪W啟下的作用,中青年藝術家們延續經典、發揚光大,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交替和輪迴,才能夠得以生存和發展。海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作品創作的思考和表達,都在一種特殊的情緣和歷經感悟中存在,因此,才有了一批批各種主題性的繪畫作品。這是他們這批海外藝術家獨有的一種語言方式和行為模式,葉落歸根來詮釋藝術和演繹藝術,以此安心和安靜地創作藝術作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