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峰鄉上甲村柯樹塘,滿目青山綠水,處處鳥語花香,光伏電站沿山而建,鮮艷的自行車賽道繞荈擗漯漱s水起伏。而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座雨季泥土橫流、晴空白沙晃眼的廢棄稀土礦山。
上世紀70年代末,粗放式的稀土開採在為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也把鬱鬱bb的山巒變成了溝溝坎坎的裸露山包。
免造成污染 拒30億元項目
尋烏縣發改委以工代賑辦主任謝軍告訴記者,在多年實踐中,尋烏創造性地採取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三同治」,統籌推進水域保護、礦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復。
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該礦山已實現復綠14,000多畝,植被覆蓋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品種由原來的6種增加到100餘種,水體氨氮含量削減了89.76%,入河水質大為改善。尋烏累計治理廢棄礦山面積達14.3平方公里。
尋烏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稀土,已探明儲量50多萬噸,遠景儲量150多萬噸,潛在經濟價值不可估量。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雖然貧困程度深,但在事關生態保護的問題上,尋烏人從不含糊:全縣全面取締稀土開採,提高項目准入門檻。去年,南方某公司提出在尋烏投資2億元建設五金製品廠,建成投產後可納稅千萬元。考慮企業生產流程有電鍍工藝,將對環境造成污染,縣裡堅決亮起「紅燈」。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尋烏拒絕污染大的項目40多個,總投資額達3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