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動工群情洶湧 完工賞心悅目

2019-08-31

「這個項目實際立項是在2006年」,鄒銳說,2005年,南京城西幹道九華山隧道通車後,「效果很好」,城西幹道改造便列入南京市建委議事日程,建委「先後做了20多輪方案」。「但因為高架橋未達壽命,建委有顧慮。」鄒銳回憶道,曹克明獲知後就出面積極推動。

2006年至2007年,南京請專業諮詢機構對此項目做可行性研究,將研究報告徵求各方意見。「內地行業內權威專家都給予肯定」,鄒銳表示,項目按程序進行環評等,但是在社會公示時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江蘇省委和南京市委主要官員反覆論證取得共識,並數次去現場調研後決定項目開工,江蘇省在項目經費上特別給予支持。」

鄒銳表示,媒體更關注反對聲,故引爆輿論。「那時候,網上一邊倒地認為『誰炸橋誰跟南京人民過不去』。」當時的媒體在推波助瀾,《華夏時報》以《南京城西幹道的爆破應當立即叫停》為題在醒目位置發稿試圖阻擋工程開工。南京有媒體在網絡做民意調查,96%的民眾反對炸掉城西幹道高架橋。南京一家三甲醫院機關職員王曉紅說:「老百姓都認為這個工程就是浪費錢。」

南京市民章建新表示,當時她忍不住上網跟帖,強烈反對「橋改隧」,章建新說,「那些日子,每天下了班回家就上網,看帖跟帖,情緒一直處於激憤狀態。」

還原歷史景觀 城市品質大增

「不過,現在看來,改建隧道的確是早改早好。」章建新說,改造後,自己多次驅車穿隧道走城西幹道,「從賽虹橋直下草場門,時速60碼,近5公里的路程8分鐘走完」,道路兩旁,一邊是明城牆,一邊是秦淮河,沿線四季有色彩斑斕的花朵,確實賞心悅目。

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葉海濤認為,改造後,去除了高架給人帶來的空間隔絕、肢解和壓抑感,有效減少汽車噪音和尾氣污染,還原了明城牆、秦淮河等珍貴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南京「山水城林」景觀,大幅提升了南京城市品質。

余江說,他家也住在城西幹道邊上,高架橋的高度正好在二、三層樓的位置,以前家裡每天早晨桌面上明顯有一層黑色的灰塵,現在「灰沒了,噪音也沒了,城市環境提升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