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駱駝泉《古蘭經》 見證撒拉族歷史

2019-09-14
■駱駝泉景區內後人仿建的白駱駝,與旁邊的手抄本《古蘭經》珍藏館交相輝映。 香港文匯報青海傳真■駱駝泉景區內後人仿建的白駱駝,與旁邊的手抄本《古蘭經》珍藏館交相輝映。 香港文匯報青海傳真

循化縣撒拉族人最引以為豪的無疑是駱駝泉與手抄本《古蘭經》。二者相互守望,與撒拉族先民尕勒莽、阿合莽兩兄弟陵墓相伴,共同見證了撒拉族數百年的滄桑歷史。

相傳,當年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兩兄弟,用白駱駝馱着手抄本《古蘭經》和故鄉的水土,一路從中亞土庫曼斯坦的馬雷州,途經撒馬爾罕來到中國。到達循化縣的當天,在最後一次禮拜後,眾人決定就此宿營,卻不想領頭的白駱駝在夜裡突然走失。於是,族人們打起火把四處尋找,一夜未果。翌日清晨,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尕勒莽和阿合莽突然發現,在面前的平地上,白駱駝已化身為一尊面西而向的白玉石,一汪清泉從其下汩汩而出,駝背上的水土和《古蘭經》卻完好無損。

族群已逾10萬人

此情此景下,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似乎領悟到什麼,趕緊上前取下水土,同腳下的黃土和泉水進行融合,兩者的味道竟然出奇一致。再環望四周,周邊的山巒和樹木,竟和家鄉一模一樣。於是,這支隊伍便在駱駝泉旁定居下來,逐漸與當地融合繁衍形成了撒拉族,至今族群已有逾10萬人。

幾百年來,駱駝泉被撒拉族視為聖泉,在撒拉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當年隨白駱駝而來的手抄本《古蘭經》,則被安放在與之毗鄰的街子清真大寺古蘭經珍藏館內。800年來,無論經歷天災還是戰亂,撒拉人一代接一代拚死默默守護駱駝泉和手抄本《古蘭經》。如今,國家昌盛,民族富強,不僅撒拉人迎來了好生活,駱駝泉和手抄本《古蘭經》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價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